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農發科王珠容提到,當初由於課綱編制的問題,把食農教育引入小學是困難重重。而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的創辦人郭建伸認為:「食農教育並不僅只是一個科目,是綜合課程!」

撰文=劉宜叡

2017年11月13日我們搭著計程車,乘著風雨遙遙上山,越往山頂走,車能過的路越窄,心裏就越好奇,到底設立於陽明山風動草有機農場的「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是什麼樣的地方?

連結是基礎 食農教育不只是課綱

有別於一般觀光果園的單次性體驗活動,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強調與基地環境及時令連結的連續性親子共學課程,包含一系列農事體驗活動、古道探察、生態解說等。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農發科王珠容提及,當初由於課綱編制的問題,把食農教育引入小學的過程是困難重重,以目前推動食農教育有成的新北市永平小學為例,每學期至少有四節課的食育課,但是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的創辦人郭建伸卻認為:「食育教育並不僅只是一個科目,在風動草農場裡是綜合課程!」。

郭建伸表示,2015年返回陽明山將家族的農園發展成大自然教室時,最大的困難就是「推廣」!「台灣社會流行CP值的風氣,消費者喜歡依循著部落客、youtuber或臉書粉絲專頁的推薦去旅遊。但這種旅遊是不會和土地產生連結的」郭建伸感嘆地說,「民眾一直以為去農場就是體驗種菜或休閒,但是食育不是一個短暫的時光。」郭建伸表示,你知道薑種植前長什麼樣子嗎?你聞過薑葉的味道嗎?郭建伸認為,你要先喜歡土地、喜歡生物、喜歡人,有連結之後我們再來談飲食。

從整地到餐桌 推動二十四節氣的課程

郭建伸自創「環農食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從環境開始,延伸到農作再到飲食的一連串過程。從整地到餐桌,小朋友從翻土到播種、間拔並施肥、採收、最後共煮共食,課程頻率是一個月二次,連續一整年,正好搭配二十四節氣!

郭建伸提到,在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中,除了農耕的過程,小朋友也學會自製天然的農耕用具與玩具,例如葫瓜皮削皮曬乾後做成水瓢;透過竹子做水槍玩具。他也分享蘿蔔收成後,讓小朋友嘗試做成各式各樣的料理,如蘿蔔乾、蘿蔔糕、蘿蔔湯等。除了蘿蔔的根部,也將葉子做成雪裡紅食用,讓整株植株都能被應用、不浪費。

親子共學 父母願意為孩子改變

郭建伸最大的感觸是親子教育力量大,比大人自己學習,改變來得更快!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每次接待的家庭不多,爸爸媽媽與小孩加起來不到20人,目的就是希望家庭能夠長期連續性的透入。因為沒有一個活動是一次就能造成改變!當你覺得與這塊土地有關係,你會再次回來。

目前還有來自桃園林口的家庭來參與,郭建伸提到,若不是家長與孩子心中有所觸動,為什麼會每個月願意跑這麼遠呢?此外,郭建伸認為小朋友最大的改變是,從用手抓昆蟲的方式轉變成手心向上來邀請昆蟲爬上來!手心向下是想要去掌控生命,反之則是邀請生命。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與自然重新連結,可以培養更開闊的眼光!

建立信任 飲食生態更正能量

因為正值芋頭採收季節,郭建伸說明,芋頭除了可食用的塊莖,還可觀察到塊莖的旁邊也跟著生出小芋頭,因此芋頭是象徵多子多孫的好物,而這些小芋寶就會成為明年度的種苗!從這一連串的體驗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從整地、收成到共煮,除了了解食物怎麼來的,同時也融入中華飲食文化,顯現食農教育即生命教育的意義!

郭建伸認為,飲食不是二分法,而是一種平衡。了解是信任的第一步,如果懂了,就不危險;不懂就會認為什麼都是危險的。他期望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未來消費者能夠跨越有機標章,是相信農夫而購買,而不是因為標章!

延伸閱讀
孩子的食教:行動烹飪教室開進來囉!
幫孩子做菜 不如教他一起做菜
食育從小做起,4個破解法讓挑食小孩重新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