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本土進入3級警戒以來,外送訂單也平均成長3成。但全球疫情雖然加速外送產業拓展速度,平台卻依然離獲利有段距離,因此外送平台如何利用這段時間拓展會員與服務,將會是關鍵。

採訪·撰文=羅璿

放眼全球,外送服務因數位科技發展、疫情催化,已成為各國餐飲業重要的合作夥伴。但根據市調公司NPD Group統計,疫情間,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外送訂單翻倍、法國、德國、西班牙也成長3倍左右,但是全球外送平台產業卻依然在虧錢。

全球都積極投入的外送市場,離轉虧為盈還有多久?

國際外送平台持續虧損!為擴大規模吞對手、拼上櫃

2020年8月,美國Uber Eats營收首度超過Uber便捷,2020年第二季Uber Eats營收是2019年第二季的兩倍之多,達到12億美元。只不過,2020整年,Uber Eats共虧損60億美元。

創立於英國倫敦的戶戶送Deliveroo2019年虧損3.17億,雖然在2020年第二、第三季單季轉盈,但2020年全年度仍然淨損2.34億英鎊。而Deliveroo在2021年4月於倫敦上市,首日股價重摔近3分之1,可見外送市場發展大起大落,難以預測。

美國第一大的外送平台Doordash於2021年6月9日落腳日本,正式攻進亞洲。然而Doordash在2020年全球業績相比前一年成長3倍多,卻依然在虧損。

疫情下,2021年6月15日歐洲外送平台Just Eat Takeaway也以73億美元買下美國市佔第二的外送平台GrubHub,結合兩大平台用戶與服務,讓2021上半年,Just Eat Takeaway訂單量成長51%,但同樣依然在虧損。

歐洲經濟學家:外送平台光是「抽成」不可能賺

《食力》採訪台灣外送平台業者得知,以目前外送平台的收入來源,可以粗分為來自訂單抽成、會員收費、廣告收入與數據共享。據了解,目前國內外送平台對餐飲業者的抽成最高可達35%。會員收費則可向訂閱制會員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例如滿額免運費、提供餐點優惠、優先出餐等特權。

歐美疫情爆發早,加速各大外送平台發展,然而至今一年多卻依然不見賺錢的外送平台,主要原因就是外送平台作為智慧餐飲科技業,為了達成平台、餐廳、消費者、外送員四方串接順暢,用最短時間最快路徑順暢送餐,開發與維護成本高昂,再加上外送員與客服等人事費,營運成本難以降低。

西班牙巴賽隆納大學經濟學家於2021年4月29日發表歷時一年、針對西班牙三大外送平台Just Eat、Glovo、Deliveroo的產業研究,強調外送平台要長久賺錢生存,必須儘速發展周邊業務,不能僅專注在外送服務的抽成作為主要收入。

雖然看好各不同外送平台發展機會的天使投資人,也會提早搶購股份,為平台提供資金營運或擴張,如Deliveroo​​,2019年5月宣布獲得由亞馬遜領投的G輪融資,金額高達5.75億美元(約新台幣172.5億元),為平台助力不少。

但有了一定資本後,外送平台為了朝向獲利,仍要朝3大要素邁進:經濟規模、顧客忠誠、周邊服務。

疫情助長台灣外送訂單達3成!但擴大市場和穩固消費者習慣仍需時間
前foodpanda台灣執行長、現任餐飲科技新創公司3 SQUARE三食櫃創辦人兼執行長周禎洋(Victor J. Chow)指出,疫情之前,台灣外送市場大概每天有60萬張訂單,而進入3級警戒以來,台灣訂單數已來到80萬以上,增長了30%。

除了用戶與訂單,也就是需求要夠,餐飲業者的加入供餐才能打造完整的商業生態。疫情間崛起的雲端廚房業者、連鎖餐飲業,大大小小的餐飲業者也為平台助力,成為更廣更大的供貨源。
雖然疫情間大量擠入平台的餐廳,以及崛起的消費習慣,在疫情之後會如何變化仍是未知數,但仍是擴大外送經濟規模的利基點。

此外,某不願具名的外送平台業者也表示,若政府在疫情下補助餐飲業者不僅是直接給補助金,而可以幫他們付上架外送平台的科技與合約成本,更能加速業者投入外送市場的效率。例如,新加坡政府在疫情間祭出轉型鼓勵政策,只要小販攤上出一個外送單,政府立刻給予500元新幣(1萬元台幣)獎勵金,對業者來說就是很大誘因。台北市政府也在2021年7月20日宣布將補助傳統市場上架外送平台,每月補助單一攤商最高可達1萬元、補助可達半年。

台灣兩大平台忠誠度偏低!顧客體驗還需差異化

只不過即使整體外送市場客戶數數提升,台灣兩大平台foodpanda與Uber Eats一直在打補貼戰,推出不同免運、低價優惠吸引用戶,若不能綁定自己的固定客群,恐怕只會淪入無止盡的價格戰。

根據大數據分析平台Measurable AI分析,在香港外送平台競爭中,foodpanda的獨家用戶佔37%,遙遙領先deliveroo的17%,以及uber eats 12%。新加坡的外送龍頭Grab則有35%用戶。而台灣的外送市場相比新加坡、香港來說,忠誠度較低。台灣選擇只用foodpanda的消費者佔整體外送訂單38%,uber eats則有29%,而foodpanda有47%用戶中同時也會使用對手平台,uber eats用戶中則有54%不吝於使用foodpanda叫餐。

平台要能吸引顧客,最大利器是餐飲品牌,最好還是獨家。例如英國麥當勞宣布與JustEat合作後,Uber Eats瞬間失去了1500張獨家麥當勞訂單,更有4分之1消費者表示他們失去了最愛的外送餐廳。

此外,平台也可透過集點回饋、會員優惠,優質的客服服務與外送品質、穩定性提升顧客黏著度。

非常時期更是外送平台表現的好時機,如Uber Eats 2021年5月21日宣布全台18個服務城市已全面強制實施「放在門口」與「線上支付」等謹慎防疫。又或者,foodpanda於2021年6月透過台北市政府專案合作,由外送員協助午餐給萬華、中正區長者,加深品牌好感度。

接地氣的邊緣服務才是未來戰場!收垃圾、送藥都是商機

有了規模與忠誠,最後一哩路,則是多元周邊服務。

目前亞洲唯一有外送平台獲利的中國,以多元服務、更用大數據打動市場。兩大外送平台之一的「美團外賣」收購了「大眾點評」(類似台灣愛食記),提供評價資訊給用戶,此外也像是全能小幫手,從超市代送、跑藥局、訂購旅遊景點門票、預約剪髮等服務皆有。而使用者數量多,所謂經濟規模更大,也助於收取廣大收益。

疫情下,本土外送平台也正積極開拓新服務。foodpanda於2021年6月29日公布熊貓超市銷售數據,發現自2021年5月份本土疫情爆發以來,生鮮食材以及冷凍食品訂單量暴漲3倍!居家防疫,消費者自煮比例增加,也為外送平台開拓新「市場」。

Uber Eats同樣積極突入生鮮雜貨配送,並於2021年7月1日宣布與全台9家傳統市場合作,台灣新事業副總張祐欣表示:「生鮮雜貨類成長第一週到第二週,傳統市場平均成長都是2~3倍。疫情爆發以來,整體生鮮雜貨成長3倍左右。」可見外送正改變台灣生活採購風貌。

兩大外送平台在疫情前就開始佈局、疫情間更加速發展的生鮮業務,各別打中不同客群。foodpanda全台自建倉庫已有30個,覆蓋率達70%,鎖定20分鐘內的即時到貨,Uber Eats與全聯與傳統市場的合作則吸引已習慣全聯品牌的消費者,以及講求客製化、新鮮的菜市場族群。

周禎洋在台灣有超過5千家、亞太區2萬5千家品牌餐廳的合作經驗,他預測:「未來搞不好也會有收垃圾、送乾洗衣物,以及國外已經有的送藥服務,都是可以發展的業務。」

後疫情時代,外送平台要生存,先壓低成本、降低上架費

不管是生鮮超市、最後一哩的臨時外送、從餐飲出發的外送平台能夠做到多少用戶、佔領市場後的邊緣服務無止盡,可說更像是一個全方面的顧問公司,擁有自己的數據體系,如同foodpanda在全台擁有30座倉庫,則可以依此為據點配送民生用品,打造自己的品牌,未來發展運用的潛力值得期待。

「疫情後外送的成長速度肯定會慢下來,但線上訂單量還是會比2019年來得高,至少高出50%。」NPD飲食顧問David Portalatin預測。疫情後,平台要做的就是壓低餐廳抽成,不然繼續以30%以上的抽成費用,只會嚇跑餐廳。而要減少外包合作成本,美國DoorDash、Uber Eats就正在創建自己的外送車隊。

疫情帶給各行各業不同的衝擊,對於近年持續燒錢的外送平台來說可能是個大轉機。從國外先例看出,先達到經濟規模、培養客戶忠誠,拓展周邊服務,將是外送平台能否生存與持續擴展的重要前提。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外送商機】人不能來就送出去!夜市集體合作推外送更有競爭力
疫情爆發,熊貓超市訂單成長3倍!鮮奶、雞蛋、蔬菜大熱銷
動動手指就能迺菜市仔!Uber Eats宣布進軍傳統市場外送!小幫手駐點還能客製化接單

參考資料
Food home delivery companies need up to 8,000 daily services to be profitable, finds study
Food delivery will continue to thrive after COVID restriction ease, drawing out tensions between delivery apps and restaurants
Covid should have been a boon for Deliveroo – but it still hasn't turned a profit
Food Delivery: Who owns the most loyal us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