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養殖魚和野生魚,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不論哪一種魚,皆應挑選「新鮮」的當季魚產品,並且留意不要只吃單一品種的魚類。

撰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通常我們在傳統市場可買到的魚依來源分為養殖魚和野生魚(捕撈魚)兩大類,灃食智庫周照仁教授表示,一般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和中型魚類如鰆魚(土魠魚)、鰹魚,以及小型魚類如鯖魚、鰛魚,多來自天然海域;吳郭魚、虱目魚、鱈魚等多來自養殖漁業。天然海域捕撈的烏魚一般魚皮較白、較亮,養殖烏魚的魚皮則較黑、較暗。養殖魚的肉脂肪含量也較高、魚體較肥。

若姑且先不考慮魚肉的口感和味道,養殖魚和野生魚其實各有利弊,大家往往對養殖魚可能會有人工用藥、影響自然環境等疑慮,對野生魚又會擔心生態保育以及大型魚類會經由食物鏈而累積重金屬等問題。但是,這些都會依不同養殖場和野生環境的條件和魚種有所不同,無法一概而論,因此,並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周教授認為,像台灣的養殖虱目魚、吳郭魚、鱸魚、鰻魚等和澎湖海水養殖的海鱺、石斑等就可以放心吃不用擔心。

無論我們在市場買的是養殖魚或野生魚,皆應挑選「新鮮」的當季魚產品,例如:魚眼具光澤、角膜透亮,魚皮色澤鮮豔、仍保有些微黏液,魚鰓呈紅色、無異味,魚體完整結實、腹部有彈性等。假如是到超市或大賣場購買包裝冷凍魚或冷凍魚片,則建議挑選標示完整的產品,基本上急速冷凍且持續低溫保存的過程並不會破壞魚肉的組織和營養價值。

目前已針對魚產品中較具危害風險的甲基汞、鉛、鎘等重金屬,經綜合考量和評估後訂有限量規範(如下表),因此,凡是符合衛生標準的魚產品,一般正常狀況下皆可安心食用。仍擔心重金屬經由食物鏈自然累積的民眾,不妨以鯖魚、竹筴魚、秋刀魚等中小型魚類為主,同時盡量不要吃內臟。事實上,只要注意均衡飲食、多元攝取,別一直固定吃單一魚種,喜歡吃魚是很健康的呢!要鼓勵家裡的孩童和青少年一週至少吃兩次魚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吃生魚片應該注意什麼呢?
日本人的萬能食材:喜金雞Sea Chicken鮪魚罐頭!
多吃魚可以減緩糧荒危機! 看漁產大國挪威如何做生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