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年來,咖啡店接連被大型企業、不同業態的業者所併購。作者推估,是因企業主認為收購咖啡店可以具有,單純的餐飲業態、多樣來客的行銷策略、店面人力資源獲得等三大優勢,以助企業降低運營上風險。

最近咖啡業界又出現了新的變化,錸德集團入股怡客咖啡,這也是繼八方雲集買下丹堤咖啡股份之後,台灣的連鎖咖啡品牌再度被不同業態收購的商業行為,為何咖啡店在這幾年會接連的被大型企業,並且是不同業態的業者所青睞?對買方而言,這些咖啡品牌的魅力何在?對買方的好處為何呢?

首先讓我們先看消費端,對消費者而言,最常利用的是咖啡店的哪些機能呢?根據調查天國日本所做的調查可發現,在咖啡店所提供的各種機能裡,最被日本消費者所青睞,佔比最高的排名前三名機能分別為,「氣氛轉換、消除疲勞」,「打發時間、填補空檔」,「對談聊天、文書作業」,而這前三大機能就佔了全部調查回答的大約六成左右,反而「喝咖啡、吃東西」這類咖啡店的基本餐飲提供機能,還占不到三成,所以對大部分日本消費者來說,咖啡店不是喝咖啡的地方,反而是提供個人化空間服務的地方。

企業主收購咖啡店的三大優勢

根據上面消費端的需求特性,讓我們再來看對買家而言,收購咖啡店有什麼潛在的好處。

1、營運單純的餐飲業態

對想跨入新餐飲業態的業者來說,跟其他可能需要,煎,煮,炒,炸,烤的餐飲業態相比,咖啡的製作程序相對單純,上下游的配合業者也多,無論選擇要從咖啡的,烘培,研豆,沖泡的那一個製程切入,目前也都有成功的模式。另外由於對大部分來咖啡店的顧客而言,來咖啡店消費,咖啡的產品本身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所以對沒咖啡經驗的業者而言,可以選擇用裝潢,以及氣氛營造,讓消費環境跟舒適,來補強餐點製作不足的部分,而裝潢跟氣氛的營造,活用在別產業的經驗,沿用之後應該也可以做的不錯,所以當餐點本身不是唯一的關鍵門檻時,新進入業者也會敢比較大膽去接收多店鋪的咖啡品牌,因為可以用其他消費者也會青睞的元素,來降低經營上的風險。

2、多樣來客的行銷策略

而因為咖啡店對大部分的日本顧客來說,有點類似沙漠裏面的綠洲功能(氣氛轉換,填補空檔,對話聊天等),也幾乎所有人幾乎會有所謂的綠洲需求,所以對其他的餐飲業態來說,咖啡店的顧客是非常豐富並且多元的,無論年齡,或是身份,應有盡有。並且停留的時間不會太短,根據日本的調查,顧客在咖啡店滯留的時間大約是39分,而在主要不是為了餐點為目的前來的狀況下,消費者是有足夠的時間,接受包括其他餐飲的多元訊息,比方說,咖啡跟文化事業結合,變成複合書店,或咖啡跟服務業,變成文化美容院,或是咖啡跟百貨業,變成美食街等,除了咖啡可以跟既有事業完美融合之外,也可以幫既有的產業帶來多元的客群,或是在咖啡店內放置想置入的訊息或是測試產品等,可帶來業態本身之外的新附加價值。

3、店面人力的資源獲得

咖啡店另外有一個特徵就是,大部分咖啡連鎖品牌的店鋪數量都不會太少,日本前五大連鎖咖啡店的品牌平均店鋪數接近1,000店,這個應該是,居酒屋,定食店,壽司店等其他日本餐飲業態都很難達到的店鋪數規模,也因為咖啡連鎖品牌有多店鋪數的特性,所以也變成買方會有興趣的買點,只要買下一個品牌,就可以多店鋪入袋。那為何多店鋪會是買家喜歡的呢?主要應該有兩個,咖啡店因為店鋪數多,裡面應該會有多年難尋的黃金店面,買下品牌就等於獲得黃金店鋪的合約,另外因為店鋪數多,所以店長級的資深服務業員工也會比較多,在這個少子化環境下,要一下獲得這麼多服務業界人才,也是很大的商業價值,這些人才,無論是留在既有品牌,或是轉任到買方的其他業態,都可以節省許多人才培育的時間。

咖啡店逐漸普及,需打造附加價值才能再創巔峰

買咖啡店,居然主要的目的都跟咖啡產品本身的關係不大!?那到底喝咖啡的人都跑到哪裡去了?滿山滿谷的便利商店其實已經是咖啡最大也是最方便的咖啡供應基地,要喝咖啡已經變成一件門檻很低的事,所以未來的咖啡店必須在咖啡本身之外,提供更多附加價值,才能再創出新一波的消費高峰。

【本文獲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咖啡連鎖品牌紛紛被收購,到底買方看到了什麽魅力?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延伸閱讀
【不願等待】不求熱情款待 Z世代要快狠準服務 黑沃智能販賣機70秒出杯、打造個人咖啡
錸德集團入主怡客咖啡 Ikari Coffee! 與胡同聯名推年菜、致力打造台灣「最好吃咖啡店」
低海拔咖啡能靠「後製」提升品質?病蟲害防治、維持口感成本高,在適合地種植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