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黑糖一直被當作進補的食材,然而網路新聞卻說會致癌,兩者都是目前沒有經過醫學研究證實的說法,在此之前應先注意每人每天糖分攝取量,勿偏信任何一方的謠言。

2018年12月29日讀者Ala Liu在臉書上問我:「想請問教授這則新聞,因為家族有糖尿病遺傳,所以一直蠻注重減精緻糖(醣)這塊,不過最近冬令進補,家裡常煮一些黑糖薑母茶喝,是否應該留意?」

上面那個網路連結打開的是一篇發表在「今日頭條」的文章,標題是:「黑糖奶」超夯 醫:這些人不能喝。

它有註明是來自三立新聞,發佈時間2018年12月30日,更新時間2018年12月28日。所以,我們是見證了時光倒流。

不管如何,為了避免有所偏頗,我只好把它的全文拷貝如下:

黑糖在高溫提煉的過程中,會釋放有害物質,喝多了不但沒有比較健康,反而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近來掀起一股「黑糖熱」,凡是與黑糖扯上邊的飲品總是特別熱賣,因此部分店家也打出「每天現熬」、「職人手炒」等名號吸引顧客上門。不過高雄市立中醫院醫師黃宏庭卻表示,黑糖只是「炒焦的蔗糖」,雖有益氣、緩中、化食、消痰治嗽的效果,但仍是蔗糖的一種。

成大醫院家醫科醫師王姿允則說,雖然黑糖確實比其他糖多出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但市面上有許多業者會用「養生」、「女性生理期必備」的字眼,讓消費者誤以為喝越多補越多,但事實上,黑糖屬於含丙烯醯胺類食物,像是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等胰島素相關疾病的民眾都不建議食用,一般民眾則建議一天不要攝取超過50公克。

另外,腎臟科主治醫師方昱偉也表示,以一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每天服用1.2公克的丙烯醯胺,連續一個月就會生病;若依據市面上一杯700c.c.的黑糖飲料為例,每天喝一杯、連續喝一個半月,就可能會有神經、生殖毒性及致癌的疑慮,建議民眾還是少喝為妙。

這則新聞共引用了三位醫師,可謂頗有分量。但是,其中兩位所說的,有關「丙烯醯胺」的部分,卻頗有問題。(附註:「丙烯醯胺」的英文是acrylamide,也翻作「丙烯酰胺」。我已經發表了8篇與「丙烯酰胺」相關的文章,例如2017年6月16日發表的「炸洋芋→早死?」和2018年2月2日發表的「咖啡致癌,金耶?」)

第一個問題是,我查不到任何有關「黑糖屬於含丙烯醯胺類食物」的英文文獻,所以,我對「黑糖含丙烯醯胺」的說法,持保留態度。

有關「黑糖含丙烯醯胺」的中文文獻,是在2015年7月首次出現。那是一篇發表在《康健雜誌》的報導,標題是「黑糖抽檢 全部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它聲稱《康健》抽檢了在台灣販售的19包不同來源的黑糖,發現它們含有30至2740ppb之間的丙烯醯胺。它也說:「許多動物實驗確定丙烯醯胺具生殖、神經、基因毒性,且致癌,實驗動物有食道癌、腦瘤、甲狀腺癌或腎臟癌等狀況,身體多處器官都受影響」。

可是,醫學研究從沒有證實丙烯醯胺對人有致癌性,更不用說引發上述所說的種種疾病。更何況,黑糖並不是拿來當食物或零食吃的,所以,縱然是真的含有丙烯醯胺,應當也會被稀釋到「無害」的程度。(附註:目前並不知什麼是對人有害的劑量)

事實上,一大堆被拿來當食物或零食吃的東西,例如麵包,薯條,油條,等等,都含有更多的丙烯醯胺。那,《康健》為什麼不報導這些民生食物也都很危險?

那條三立新聞的第二個問題是,有位醫生說:「像是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等胰島素相關疾病的民眾都不建議食用」。可是,他的意思難道是,沒有胰島素相關疾病的民眾就可以食用?

三立新聞的第三個問題是,另一位醫生說:「就可能會有神經、生殖毒性及致癌的疑慮」。可是,這事實上就跟《康健》的那篇報導一樣,都是光說不練。想想看,雖然他們都提出「疑慮」,可是,他們敢叫大家都不要吃麵包,薯條,油條等民生食物嗎?也就是,說了等於沒說。只是製造新聞,賺點廣告費而已。對於民眾的健康,毫無幫助。

不過,我在搜索有關黑糖的資料時,也看到一大堆鼓吹吃黑糖的文章,說什麼黑糖可以調順月經,促進泌乳,美容祛斑,活絡血脈,利腸通便,補充能量,排毒,補血,等等無奇不有的功效。

要知道,黑糖畢竟還是蔗糖,而糖分的過度攝取是有害健康的。黑糖真正能夠提供的也只不過就是它的特殊風味,而不是什麼排毒,補血等等胡扯鳥蛋的功效。

總之,對於含有黑糖的食物和飲料,我們應該擔心的不是丙烯醯胺,而是蔗糖本身。要知道,丙烯醯胺是沒有建議上限劑量,而蔗糖則有(每天男性為37.5克,女性為25克)。

【本文獲科學的養生保健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黑糖,進補,有毒?


延伸閱讀:
蔗糖、蜂蜜和黑糖誰營養?比來比去其實都一樣!
要是因為害怕丙烯醯胺而拒吃洋芋片 你大概有超過7000種食物不能吃
搞懂到底什麼是「丙烯醯胺」,才不會害你什麼都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