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畜牧業是人類最穩定且高效的蛋白質獲取方式,但在未來似乎無法滿足需求,因此人類將昆蟲、海藻等原本不被當成蛋白質來源的食材,擺上了餐桌,甚至轉化空氣製造出蛋白質,為未來的蛋白質世界提供無限可能。

撰文=Edmund

就像歷史上每一場大革命一樣,砸碎了舊制度,新制度並不會自行產生。我們可以徹底「革」了畜牧業的命,解放豬牛羊,看著它們在大草原上自由奔跑。可是,誰來填飽我們的肚子?我們該去哪裡尋找新的蛋白質來源,填上越來越大的缺口?

昆蟲會是人類的新朋友嗎?

用昆蟲當食物,乍一聽有點噁心,其實昆蟲是非常優質且高效的蛋白質來源。有資料顯示,蟋蟀的蛋白質含​​量高達69%,相比之下牛肉最高也不過29%。同時,昆蟲對資源的消耗量也非常低,每100加侖(約378.5升)的水如果用在畜牧業中,只能生產出6克牛肉蛋白或者18克雞肉蛋白。但如果用來養殖蟋蟀,可以生產出238克的昆蟲蛋白。

在專業的食品圈子中,「昆蟲基」食物已經不算太新鮮的概念,已有大量應用產品面試,在國外甚至成為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常規食品選擇,Cision預測顯示,到2021年,全球食用昆蟲市場預計將達到15.3億美元。

專門生產昆蟲基食品的初創公司也已經出現,例如紐西蘭公司Eat Crawlers,名字直譯成中文意為「吃爬行者」,非常直觀地說明了公司業務。該公司開發出了一系列昆蟲基零食,包括螞蟻、蝗蟲、蟋蟀、甚至是狼蛛和蝎子。

Eat Crawlers開發出了一系列昆蟲基零食。(圖片提供:FBIF提供)

而在中國國內,昆蟲基食品剛剛起步,但也已經有了相應產品。例如曾當過一段時間「網紅食品」的饞巴拉蠶蛹蛋白脆,採用蠶蛹作為蛋白原料,生產出的脆片與薯片口感類似,卻有著更高的蛋白質含​​量。

饞巴拉的蠶蛹蛋白脆。(圖片提供:FBIF提供)

FBIF2020論壇中,阿法拉伐全球資深工藝工程師Bent Ludvigsen還為我們介紹了昆蟲的更多優點。例如,昆蟲不需要像豬牛羊那樣專門準備飼料,他們的食物就是食品工業中產生的蛋白質廢料。目前整個食品行業每年會產生超過10億噸蛋白質廢料,這些原本只能白白浪費掉的資源,如今可以通過昆蟲這種神奇的小生物,實現再次利用。

Ludvigsen還為我們介紹了一種特別的昆蟲原料:黑水虻幼蟲(Black Soldier Fly Larva)。與雞相比,黑水虻幼蟲的養殖減少了92%的土地消耗、85%的淡水消耗和82%的二氧化碳排放。

Bug Bacon公司的黑水虻幼蟲原料食品。(圖片提供:FBIF提供)

同時,阿法拉伐還有一整套昆蟲幼蟲加工工藝,將黑水虻幼蟲轉化成昆蟲蛋白粉、昆蟲油與冷凝水,整個過程幾乎沒有任何浪費。只要技術得當,小小的蟲子也能肩負起保護地球的重任。

阿法拉伐昆蟲幼蟲加工流程。(圖片提供:FBIF提供)

藻類:古老的物種,新時代的原料

藻類作為地球上最原始而古老的物種之一,早在人類出現前數十億年就生存在了地球上。幾十億年來它默默地靠光合作用養育著自身,幾乎從未引起人類註意。而到了這個時代,藻類的價值被突然發掘,一躍而成極具潛力的「新原料」。

藻類引人注目首先是因為它極高的蛋白質含​​量。研究顯示藻類乾重的蛋白質含​​量通常能達到40%~60%。 但除此之外,藻類生產過程中的優點更是巨大。

理論上說,藻類幾乎可以在任何環境,哪怕是惡劣環境下生長,而不佔用寶貴耕地資源。從廣袤海洋,到淡水湖泊或池塘,甚至是荒蕪的鹽鹼地、廢棄的沼澤,藻類都可以在其中生長;其次,藻類產量極高。常見農作物1年只能收穫1到2季,豬、牛、羊等常見家畜生長周期也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而藻類只需要幾天就能收穫一代;最後,藻類本身生長只需要極少淡水,海藻的生長甚至完全不需要淡水,卻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整個生產過程非常清潔而環保。

不知道各位讀者看到這裡是什麼感受,我的感受是:這簡直就像是上帝送給人類的禮物啊!

可口可樂投資的果汁公司Suja生產的添加了微藻的系列果蔬汁。(圖片提供:FBIF提供)

於是,藻類市場也在被逐漸打開,Global Market Insights今年的一份預測顯示,未來6年間藻類蛋白市場將穩定保持每年6%的增長速度,到2026年有望突破10億美元。

各種應用產品自然也隨之出現,例如美國食品科技公司Iwi Life就以海藻為原料,開發出了多款保健產品。

Iwi Life海藻保健品。(圖片提供:FBIF提供)

而藻類家族的另一重要成員微藻(microalgae ),更是已被百事、雀巢、億滋等多家食品飲料巨頭看中,運用在旗下公司的產品中,FBIF曾對這一原料有過詳細解讀。

連空氣也可以生產蛋白質?

昆蟲和海藻,雖然少見,但起碼還可以納入人們印象中的「食物」範疇。接下來說的這項新原料就有些奇怪了,那就是:空氣。

2019年11月,美國Air Protein公司宣布他們研發出一款「空氣蛋白質」,是真的從空氣中生產出來的蛋白質。

據Air Protein公司CEO麗莎·戴森(Lisa Dyson)介紹,她們利用一種叫做氫營養菌(hydrogenotrophs)的特殊微生物,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為原料,發酵轉化成為可以食用的蛋白質。麗莎還介紹,這種蛋白質「具有與動物蛋白相同的氨基酸譜」。它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純素食中缺乏的維生素B12。

Lisa Dyson發表關於利用空氣製造出來的蛋白質可能是永續生產的解方。(圖片提供:FBIF提供)

2020年1月,芬蘭一家食品技術公司Solar Foods也宣布研發出了自己的空氣蛋白質「Solein」。Solar Foods表示,他們的方法可以通過空氣和電力在任何地方生產蛋白質,並且10年內價格就有望與大豆蛋白相競爭。

當然,這些「空氣蛋白質」目前都還處於研發階段,沒有相應產品上市,但這一輪的技術創新往往會成為下一輪的技術基礎。這種新技術值得我們關注。

最奇怪的蛋白質來源!

如果你以為空氣已經是最奇怪的蛋白質來源,那你可就天真了。人類在「吃」這條路上永遠沒有最奇怪,只有更奇怪。現在如果您正在吃飯,建議您暫緩查看這一段,因為我們要介紹一種有些重口的蛋白質來源:糞便。

所有人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可能都是震驚,為什麼要用便便來做食物?難道食物真的缺乏到了這種程度嗎?沒錯,這種新技術就是為一群可能面臨食物困境的人製造的:太空人。

對於航天工程來說,哪怕幾十克的重量,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而人類的排泄物中有著大量未消化的營養物質。如果能重複利用它們,就可以減少食物攜帶量,降低發射成本。

於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展了一個研究項目,用特殊的微生物處理太空人的排泄物,提取微生物分解出的營養物質,然後製作出可以食用的食品。或許等到埃隆·馬斯克帶我們飛往火星的那一天,我們都會吃上....算了,還是不要設想了。

不斷接受挑戰 人類引領著「蛋白質大革命」

現代社會為我們帶來了光榮與夢想,也帶來了困難與挑戰。畜牧業在過去幾千年里為我們持續地提供蛋白質產品。但在如今這個時代,它體現出了一絲「老態」。但人類前進的腳步並不會因此停下,我們在用著各種各樣的新方法、新技術,或變革、或改造,推進著這場「蛋白質大革命」。

就如同Ludvigsen所說:儘管世界總體上面臨著蛋白質供應可持續性的嚴峻挑戰,但解決方案已經找到,我們要做的就是迎接挑戰,引領新時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ID:FoodInnovation),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原標題為:蛋白質革命,革的是誰的命?

延伸閱讀
可持續浪潮帶動「替代蛋白」新趨勢!昆蟲、微生物,你選哪一種?
台灣食農新創跟上國際新趨勢!植物肉、黑水虻蛋白...加速發展中
用植物做肉還不夠看?科技進化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也能做人造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