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0年2月1日衛生福利部宣布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台灣某研究團隊已從患者檢體當中成功的分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成為世界上第4個成功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讓後續研究與疫苗開發起了關鍵的第一步。

撰文=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2020年2月1日衛生福利部宣布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台灣某研究團隊已從患者檢體當中成功的分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成為世界上第4個成功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聽起來好棒棒,但是,具有病毒株,到底對疫病的防治有什麼貢獻呢?

解鈴仍需繫鈴人,病毒株是解答一切問題的關鍵。

生物學研究需要有「對象」,所以想要瞭解冠狀病毒,就先要有冠狀病毒,是吧!在疫病的研究當中,需要成功的從患者的檢體中分離這些病毒株,才能繼續後面的研究。

有病毒株就可以開始研究療法?沒這麼簡單!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喔!從檢體當中分離出的病毒株相當有限,必須能夠成功地進行增殖,才能進行相關研究或成為製作疫苗的材料。如何把病毒變多是一門學問,目前來說,一般做法是利用動物細胞培養的方法,讓病毒感染這些動物細胞,使病毒增殖,然後透過超高速離心的方式濃縮這些病毒。病毒對細胞是有選擇性的,所以尋找適合的配對需要一些時間跟運氣。

好了!假設我有很多病毒了,然後呢?

瞭解病毒的各項機轉,是尋求應對策略的重要情報。但是,疫情緊急的狀況下,多數科學家會同意發展疫苗或許是較為即時的救急方法。

疫苗是什麼呢?簡單的說,疫苗的作用是為身體的免疫系統舉行「防空演習」,讓免疫系統能對未來可能的病源預做防範練習,以便在真實的感染狀況下能夠有更快的反應時間。事實上,疫苗是人類對抗病毒性疾病中最重要的防治手段,人類曾用疫苗接種來消滅天花病毒等頑強的疾病。疫苗的製備原則上就是把我們手頭所生產的病毒,用藥物給予減毒或是殺滅的方式,使病毒失去再感染的能力才製成疫苗,然後施打到我們的身體。疫苗防治有風險,也並不是所有的病毒性疾病都有良好的疫苗可使用(例如非洲豬瘟),但在時效上應該是能最快進入疫病戰場上的一種策略。

新冠肺炎能開發特效藥嗎?或用「克流感」來試試?

藥物開發的時程一向比想像中久很多,所以在大流行之際,進行特效藥的開發往往緩不濟急。科學界的確會就現有的藥物,先進行治療的可行性評估。不過一般大眾請不要效法神農嘗百草,除了浪費醫療資源之外,也容易促使病毒的變異。如果大家還記得,正規的醫療院所對「克流感」的處方開立是十分謹慎的,一般感冒患者不會使用,就是怕濫用藥物造成病毒變異,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就不靈了,是吧!

更多的科學家投入,是否會加快科研的進行?

原則上是的,但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具高度傳染力、對人類有致死疑慮的病原,所以依目前美國疾病藥物管制署建議,相關實驗必須在生物安全等級3(Biosafety Level-3, BSL 3),又稱為P3這種防護等級的實驗室中進行,並不是所有有熱血的研究工作者都可以立即投入相關的研究喔!

不知道這樣的說明,大家對於為何病毒株分離成功是一件好棒棒的事情,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了嗎?

【本文獲《科學月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臺灣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株了,然後呢?

延伸閱讀
吃維他命C、喝大蒜水和紅茶就能抗新冠肺炎?防疫勿聽信偏方!
【李偉文專欄】又是牠!蝙蝠為什麼總是人畜共通新病毒的源頭宿主?
你以為在演柯南?氰化物有劇毒,服用後會殺死自己、不只新冠肺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