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2022年4月5日的聲明中指出,漁業的過度捕撈、廢棄漁具,侵蝕了海洋生態系統,使海洋的健康正在急速惡化之外,目前海洋中有34%的魚類下降到「非永續物種(biologically unsustainable)」的門檻,而各國的「漁業補貼」政策,恐怕就是導致漁業過度捕撈的元兇。

撰文=編輯部

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靠海洋吃飯,然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警告,「海洋的健康正在惡化,且它所支持的經濟也正受到威脅!」

UNCTAD在2022年4月5日的聲明中表示,海洋中有34%的魚類下降到「非永續物種(biologically unsustainable)」的門檻,其中,遺留在海洋中的廢棄漁網和其他漁具,約佔所有塑料污染的一半。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維持生生不息海洋經濟的活力呢?

6月將舉行聯合國海洋會議,期許「海藻」成為新經濟產業

2022年聯合國海洋會議(UN Ocean Conference)將在6月27日~7月1日於葡萄牙里斯本舉行,UNCTAD提前在4月5日的聲明中拋出「藍色協議(Blue Deal)」,呼籲各國能創造一個以「海藻」為基礎的新海洋經濟產業。

UNCTAD指出,食品、生物燃料和化妝品是目前海藻養殖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不過,以藻類為基礎的植物蛋白研發,才是海洋新經濟產業最重要的價值。「光是在2%的海洋中種植藻類,就可以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來養活全球120億人口。」UNCTAD表示,海藻養殖將有機會成為替代漁業和石油鑽井等破壞性產業的可持續經濟體。

UNCTAD期望養殖海藻能成為新海洋經濟產業。(圖片來源:greenqueen)

30億人口靠海吃飯,漁業過度捕撈問題需即刻救援

「海洋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並為我們在面對未來的危機時提供緩衝,但問題是,我們必須在利益與保護海洋資源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點。」UNCTAD秘書長Rebeca Grynspan表示,目前全球有30億、近一半的人口靠海維生,估計產值高達超過2.5兆美元,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有超過80%的商品貿易通過海運進行,隨著海洋產業的活絡與加溫,使海洋的健康狀況正在惡化。

除了人類活動侵蝕了海洋生態系統,使海洋的健康正在急速惡化之外,UNCTAD的聲明中揭露,全球漁業的過度捕撈,也讓海洋中有34%的魚類下降到「非永續物種」的門檻。

UNCTAD表示,與每年在陸地上飼養的600億隻畜牧動物相比,漁業目前每年都從海洋中捕撈約3兆條魚,此外,遺留在海洋中的廢棄漁網和其他漁具,約佔所有海洋塑料垃圾的一半,使漁業成為海洋塑料污染的最大「貢獻者」。由此顯示,漁業所造成的海洋生態迫害及塑膠污染問題,急需重視與解決。

漁業的過度捕撈問題,對海洋中34%的魚類物種生存構成威脅,且廢棄漁網和漁具成為海洋中將近一半的塑膠污染源。(圖片來源:UNCTAD官網)

漁業「補貼」成過度捕撈元兇,台灣排名世界第7

「每年200億美元的漁業補貼(fisheries subsidies)直接導致了過度捕撈的問題」UNCTAD表示,由於政府不斷用金援補貼,幫助漁港建設、漁船新建及燃油花費,使漁業所需付出成本降低,對全球海洋資源造成更大的掠奪。

因此,UNCTAD期望全球漁業能正視對海洋創造的污染,建立一個促進貿易、生計和糧食安全「藍色協議」用來發展可持續、有彈性的海洋經濟模式。事實上,經過聯合國長達20年的談判與遏止漁業補貼的全球協定,將有機會在2022年6月的第12屆部長會議(MC12)上達成。

根據美國非營利海洋保育團體(Oceana)在2021年發布的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前10大有害漁業補貼國的前3名是中國、日本、韓國,而台灣排名第7,且從台灣近10年的漁業補貼經費中能發現,每年平均仍編列約20億元用於漁業用油補貼,屬於WTO認定的海洋有害補貼。

一旦該協定通過,即便台灣非聯合國成員,但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且為了維持台灣漁業在國際經貿上的競爭力,仍應對於「海洋永續發展」加以關注,思考漁業補貼的退場及轉型計畫。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全球鮪魚永續保育戰開打!國際海鮮永續基金會:越來越多瀕臨絕種鮪魚被捕撈
我們每次吃海鮮的選擇 決定了未來的孩子還有沒有海洋的魚可以吃
1年吃掉500萬噸!野生章魚面臨過度捕撈,章魚養殖究竟是環境永續的解方還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