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西部養殖漁業繁盛,各縣市因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的不同,各有其盛行的養殖魚種,如虱目魚、吳郭魚、石斑魚、貝殼類、牡蠣。

撰文=王昱堯(社群帳號「圖地 todemap」創辦人)、賴進貴(台灣大學地理學教授)

台灣西南部沿海屬於潟湖地形,養殖漁業的發展歷史已超過百年。如今許多地區已開闢為棋盤狀的魚塭,形成頗具規模的養殖產業,而各個縣市基於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的不同,各有其盛行的養殖魚種。

台灣西南部養殖漁業盛行,各縣市各有盛行的養殖魚種。(圖片來源:商周出版提供)

台灣養殖漁業主要水產介紹

虱目魚是養殖規模最大的魚類,養殖面積多達8707公頃,年產值超過35億元。半數以上的虱目魚都產自台南沿海魚塭,台灣各地也不難看見「台南虱目魚」的店家招牌。早期台南沿海為範圍廣大的潟湖,在地形的優勢之下,台南各類養殖漁業的產量幾乎都名列前茅。

吳郭魚是另一大重要魚種,其環境適應力強、養殖成本低、市場接受度高,因而在台灣被廣泛養殖。桃園市是吳郭魚養殖面積最大的縣市,雖然當地沒有沿海魚塭,但遍布桃園台地的農業灌溉埤塘有許多都作為養殖魚池所用。

屏東養殖漁業以石斑魚著稱。石斑魚肉質細嫩,魚身有花斑,是經濟價值相當高的魚種。2010年起石斑魚開始大量銷往中國與香港,但近期被中國政府以殘留禁藥為由停止進口。此項禁令是政治意義或食品安全考量引發各界關注。

貝殼類也是養殖漁業的重要項目。牡蠣(又稱生蠔,閩南語稱蚵仔ô-á)、文蛤(又稱蛤蜊,閩南語稱蚶仔ham-á)是最主要的種類,兩者的養殖面積都超過魚類。

牡蠣的養殖方法多半是利用竹竿垂掛在海面上,漲潮時海水淹過牡蠣,退潮時再露出,這種仿似潮間帶的環境適合牡蠣生長。文蛤則是完全生長在海水之中,通常躲藏在池底的砂質環境。另外,有些魚塭會混養文蛤與虱目魚以增進互利共生的效益。

野生海洋日漸枯竭 養殖漁業更受重視

由於過度捕撈的緣故,野生海洋資源有日漸枯竭的趨勢,養殖漁業因而更為重要。要如何讓生產品質穩定、因應天候劇烈變化、緩解漁電搶地衝突,是養殖漁業所面臨的眾多挑戰。

內容來源:《從資訊地圖看臺灣:用最直觀的資訊圖表,重新認識島嶼大小事》,商周出版

審稿編輯:李若威

延伸閱讀
【謠言拆解】吳郭魚湖泊病毒不會傳染給人 吃吳郭魚也並不會致癌
食育還能怎麼推?喚醒島國人沈睡的海洋基因!從懂得怎麼吃魚開始
去市場買魚的時候,挑選養殖或野生的魚有沒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