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年發生多起不肖業者以魚目混珠的方式,將產品掛上有機名號,販售「假有機」農產品的案例,農委會表示,已與各地方政府每年於市面進行抽驗、檢查件數都逾5千件,不論在實體或虛擬通路,只要違法皆依法查處,並要求業者限期下架回收。

整理=編輯部

近年來有機農產品增加,同時也有不肖業者以魚目混珠的方式,將產品掛上有機名號,販售「假有機」農產品。2018年11月底即曾有不肖網路業者於網路上販售有機枸杞,變造農藥殘留檢驗報告,以有機的名義欺騙消費者。

2019年10月1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發出聲明表示,針對2019年9月30日民報所稱「中國假有機農產品充斥台灣網路,有機農業促進法只是紙老虎,未曾開罰」並非事實。農委會與各地方政府每年於市面進行抽驗、檢查件數都逾5千件,不論在實體或虛擬通路,只要違法皆依法查處,並要求業者限期下架回收,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倘若業者行為涉及刑事犯罪,亦會移送檢調單位持續偵辦。

民報報導,中國假有機農產品充斥台灣網路。(圖片來源:民報)

農糧署:有機法規非紙老虎 依法行政該罰則罰

農糧署說明,依據有機農業促進法第31條第1項第3款規定,農產品未經驗證合格,或未經進口審查合格,以有機名義或其他足使他人誤認之方法,而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者,處6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對於假冒有機名義販賣之產品,主管機關皆依法查處,每年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於市面(包含實體、虛擬)通路,進行產品檢驗2,200件及標示檢查3,300件,2018年至目前為止針對假有機之農產品,已依法裁處計57件(其中13件屬於網路販售),並要求業者1日內下架、10日內回收,倘仍違法於市面販售,依法加重並連續處罰,最高處60萬元罰鍰,直至改善為止。

農糧署指出,網路上販售假有機農產品,除涉及違反有機農業促進法之相關規定外,對於其宣稱內容,如有涉及偽變造文書、詐欺等刑事犯罪之情事,該署亦會移送檢調單位偵辦,該報所提假有機農產品網頁皆已下架。

呼籲民眾檢舉 健全發展國內有機產業

農糧署強調,網路販賣日漸興盛,為避免消費者誤信網路謠言,該署拍攝一系列宣導影片,於相關社群網站供大眾分享點閱。此外,農委會為打擊一頁式廣告假網購真盜圖,亦成立相關運作機制,無論係假冒有機、CAS、產銷履歷、商標或智慧財產權等,民眾皆可通報「農業諮詢服務專線」(02-4499595),統一分辦各單位限時處理。其中倘屬檢舉有機農產品,經查證屬實並經處分或裁處罰鍰確定者,檢舉人還可獲得獎勵,該署呼籲民眾一起參與監督,健全我國有機產業的發展。

消費者可參考影片學習如何辦識「國產有機紅棗」。(影片來源:農糧署官方頻道)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品史上的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正式施行,邁向台灣農業有機化時代
農產品「洗產地」到底是什麼?讓專家告訴你真相
歐盟最嚴重的食品議題 有機認證與原產地標示造假

參考資料
【食聞】網購族小心啦!竟有業者變造農藥殘留檢驗報告賣有機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