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我們平時在超市看到的「扁鱈」其實是一種大型的比目魚,台灣近海其實可以看到許多其他不同的比目魚種,其中一種中小型的比目魚近期被發現於小琉球的南方海域,命名為「尖吻無線鰨」。

整理=編輯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繼2021年發表5種西太平洋淺海的無線鰨後,再次發現了一個棲息於深海的無線鰨新種。因該新物種擁有較方尖的吻部,遂命名為尖吻無線鰨(Symphurus oxyrhynchus),相關報告已於2022年9月正式於國際分類學期刊Zootaxa刊出。

屬中小型比目魚 遍布於熱帶至溫帶海域

水試所指出,無線鰨屬(Symphurus)是一群不具側線的中小型比目魚,在分類上屬舌鰨科(Cynoglossidae),即一般俗稱為牛舌及龍舌的鰨沙魚類。無線鰨廣布於全球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從淺水至1500公尺的深海。包含本次發表的尖吻無線鰨,目前全球的無線鰨約有87種,而其中有10個物種由目前在水試所服務之李茂熒博士所命名。

尖吻無線鰨具獨特的1-2-2-1-2背鰭插入骨(ID pattern)以及3+6的身體脊椎骨模式,該項特徵僅見於印度洋的大眼無線鰨(S. macrophthalmus)及菲律賓的舒氏無線鰨(S. shultzi)。然而尖吻無線鰨與上述2物種於背鰭及臀鰭鰭條數、總脊椎骨數、眼徑大小、頭長、吻部型態等諸多特徵均存在明顯可區別的差異。

世界僅有2尾標本 採自日本土佐灣、台灣小琉球

水試所表示,尖吻無線鰨為相當珍稀的物種,目前僅記錄2尾標本。李茂熒走訪台日各博物館檢視樣本時注意到它們和其他無線鰨具計數形質上的差異,從而確認該2尾標本應為無線鰨新物種。該二尾標本分別採自日本的土佐灣以及台灣的小琉球南方海域718至852公尺深的深海,由研究船以拖網捕獲。與研究船所能採樣的深度相比,一般的深海底拖漁船通常只能在600公尺以淺的漁場作業,漁獲的深海魚類也僅限於分布在200至600公尺深的物種。未來若要進一步瞭解尖吻無線鰨的族群量、生態及分布等各項相關資料,仍需仰賴研究船針對臺灣周邊深海進行更全面的探勘。


尖吻無線鰨(Symphurus oxyrhynchus))標本照:A採自日本土佐灣的正模標本;B採自臺灣小琉球南方海域的副模標本。(圖片來源:農委會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水產養殖代替捕撈真的永續嗎?澳洲業者發現「魚粉」是永續漏洞 他們如何改變?
慢魚運動是什麼?一堂大眾都該學的食魚教育課!
聯合國列強達成《公海條約》 台灣漁業即將面臨轉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