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因台南市後壁區位於烏山頭水庫灌溉區域最末端,面臨限縮農業用水,種植耐旱型作物如玉米更有效益。土地上輪流種植不同作物,對農地土壤較友善、善用休耕期種其他雜糧作物,對於使用效率也有所幫助。

採訪·撰文=張語屏

為降低水稻停灌風險、活用休耕地,台南市後壁區在2022年開始實施「大糧倉計劃」,輔導轉作改良種飼料玉米、釀酒高梁及大豆等3大主要抗旱型糧食作物,也讓高齡化農村保有經濟效益、分散稻米過剩庫存。

由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農改場)於5月9日辦理「大區輪作轉作雜糧田間觀摩會」上,吸引許多後壁區的種稻農民前往了解。由於近2年的氣候影響,水庫限縮農業用水,讓位居下游灌溉處的後壁區明顯減少灌溉水。

改良種硬質玉米抗旱性佳、也能有好收成

栽植水稻30~40年以上的莊姓農民對硬質玉米很感興趣,她表示,「聽說種飼料用玉米不用太多水,現在年紀也大了,想繼續種的話,方便管理的比較好。當然也要觀察收成後有沒有更好的收益。」

專攻玉米改良研究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謝禮臣表示,硬質玉米抗旱,適合在較缺水的地段栽種。台南29號、台農7號及1號等3種硬質玉米,其產量在1公頃內都能收成約6500~7500公斤,台南29號及台農7號收成表現會較好,根系也較強壯不易被風吹倒。

圖為硬質玉米,由左至右分別為台農7號、台南1號及台南29號。(張語屏攝)

作好防治秋行軍蟲 秋天種植最合適!

2022年1月在後壁區田間試驗栽種的硬質玉米,由於生長時的氣溫偏低,生長速度會變慢,以致本應於4月底前就可收成的玉米會延遲到5月才收成。謝禮臣建議農民,在氣溫由熱轉涼、雨水由多轉少的秋季8~9月栽種玉米最適合。

原本在台灣抗蟲無敵的各式玉米品種,卻在2019年6月出現了秋行軍蟲的蟲害,牠擁有強大的繁殖力和堅韌的生命力,最嚴重的,是對禾本科作物,包含玉米、高粱等會造成產量威脅。即使改良後的台南29號玉米,也需特別加強防治夏秋出現的秋行軍蟲、春天出現的薊馬蟲害。

玉米較怕冷、怕水淹,改良種在炎旱、風大地區種植更合適。圖為專門研究玉米改良的台南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謝禮臣。(張語屏攝)

後壁是稻田大區 轉作雜糧有助農民分散風險

對於因大糧倉計畫後壁區水稻轉作情形,後壁區農會總幹事林怡歆表示,後壁區72平方公里(約7200公頃)有3200公頃是種植水稻,在2021年開始,水庫限制農業用水、民生食米量下降,必須為農民分散風險,藉由農改場幾個改良品種如玉米、大豆、及高梁,儘量讓農民無痛轉作。

目前預估會先有11公頃水稻田轉作雜糧,目前較受關心的飼料玉米應會成為後壁較主要轉作作物,林怡歆表示,契作玉米收購價會落在1公斤9元,現階段農民轉作這3項雜糧作物,補助每公頃6000元,鼓勵農民儘早施作。

種植雜糧作物可省下1倍灌溉水量!

​​根據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水利署灌溉面積與灌溉用水量統計,2020年全國水稻第一與第二期灌溉水量總計約761萬噸,較同時期雜糧作物灌溉水量的388萬噸多出近1倍用水量。

2020年梅雨季後至今,對於水稻後期開花結穗需要穩定供水,在水情不佳時期,農民造成農損風險更高,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善用土地資源與更改種植經濟作物,將是極端氣候挑戰下的下一個方向。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配合節水大區輪作 台南六甲水稻田轉作黃豆更省水!
農委會新品種硬質玉米育成!強健耐旱、適合廣栽
進口玉米近2年漲了近1倍!國際穀物價格屢創新高 哪些國產原物料可以取代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