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丙烯醯胺列為2A級致癌物,表示其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性,但尚未證實對人體致癌。

撰文=黃盈瑄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咖啡,以及薯條、洋芋片一直都是大家愛吃的食品,但這些食品在製程中多少都會產生2A級致癌物丙烯醯胺。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2018年6月前往西式速食店、早餐店、咖啡店、傳統市場、超市賣場等處抽驗即食薯條、馬鈴薯餅乾、咖啡豆、咖啡粉、即溶咖啡、黑糖及油條檢驗丙烯醯胺,共抽驗50件產品,其中「傑可洋芋片(香辣味)」及「Robert Timms 摩卡肯亞咖啡豆」兩項產品分別檢出丙烯醯胺1,174 ppb、501 ppb,超過「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中的指標值:馬鈴薯餅乾1,000 ppb以下、咖啡豆450 ppb以下。

經北市衛生局追蹤,目前通路業者已將產品全數下降,並指導代理商應遵循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規定,限期提出改善方案。

食品業者可透過調整製程降低產品丙烯醯胺含量

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技正黃敬堯呼籲,食品製造業者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規定自主管理,透過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2017年更新發布的「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調整薯條、馬鈴薯餅乾的切片厚度、避免油炸顏色過深或是以少量分批加熱等方式降低丙烯醯胺生成。此外,食藥署也有針對不同市售食品訂定丙烯醯胺指標值發布「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提供食品業者管控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參考。

2A級致癌物的丙烯醯胺真有那麼可怕?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經高溫烘烤或油炸,食物中的胺基酸和還原糖會發生梅納反應,使食物產生特殊風味和色澤,促使丙烯醯胺生成。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丙烯醯胺列為2A級致癌物,表示其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性,但尚未證實對人體致癌。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表示,含有高丙烯醯胺的食品並非大眾主食,攝取量不大,所以民眾不須感到恐慌,只要減少高溫油炸或烘焙食品的攝取量,不吃烹調過度、顏色過深的食品,並且盡量以水煮、清蒸方式或是縮短煎、炒、油炸方式的烹調時間,即可降低丙烯醯胺可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延伸閱讀:
如何減少食物中的丙烯醯胺攝取?台大教授秘訣大公開
留校察看的2A級致癌物「丙烯醯胺」,到底可不可怕?
要是因為害怕丙烯醯胺而拒吃洋芋片 你大概有超過7000種食物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