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你吃過米做的麵條嗎?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選擇更多元,長年種植有機米的銀川永續農場利用自家優勢,將有機米做成市面上少見的「米麵」,且堅持不放任何添加劑,打造最天然的好味道,且吃下麵條就等同在吃米。

採訪·撰文=劉潔謙

你今天吃米飯了嗎?米食曾經是台灣社會的重要糧食,但現代人的食米量卻逐年遞減,種植稻米的農友們必須變出新花樣吸引民眾,位於花蓮縣富里鄉銀川永續農場(簡稱銀川)是全台最大的有機米種植戶,1年種植350公頃的有機米,為了讓米食有更多變化,將米做成麵條、米粉,方便烹調之外,每吃一口麵也都能吃下米食,讓米食以另一個面貌繼續陪伴台灣人的日常生活。

銀川永續農場將有機米做成米麵和米粉,吃下麵條的同時就等同吃下米飯。(圖片來源:銀川有機米臉書粉絲專頁)

國人食米量大減超過50公斤,銀川用「米麵」打開新市場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每人每年的白米消費量在1981年為98公斤,但到了2021年僅剩43公斤,顯見國人的食米量在40年間減少超過一半,吃麵食、西式飲食的機會反而變多了,這對自1996年開始耕耘有機米至今長達27年的銀川而言,確實是場挑戰。

不過2015年在澳洲的一場食品展,讓原本只做零食、米穀粉等米糧初級加工的銀川看見了新商機。老闆娘梁美智表示,當年前往澳洲食品展參展,有人前來詢問是否有販售不含小麥的無麩質麵條,她才發現原來市場上有相關需求,於是一回到台灣就著手籌劃用自家產的有機米做出無麩質食品,2016年興建食品加工廠房後,於隔年正式開始研發產品,多次嘗試後才決定生產「米麵」,且從有機米的種植到生產,一條龍產製全都掌握。

純米打造麵條有多難?竟還要幫它「離子燙」?

但要把米糧做成麵條並不容易,何況銀川還堅持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與調味品,甚至連鹽巴都不加,讓米麵條保留最天然的味道。回想起研發的過程,梁美智說,除了不斷測試機器的溫度和壓力,也耗費一番功夫調整米穀粉的粗細、稻米的種類,最後意外找到完美比例,「每試做一次就要花掉1萬元,我們試了5、6個品種的稻米才找到現在的口感」,梁美智坦言,自己試吃的時候也嚇了一跳,原來真的可以用米做出一般麵條的口感。

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花費2年時間成功把米做成麵條後,考驗還在後頭,梁美智分享,一開始做成的米麵條全都彎彎曲曲的,像是自然捲的頭髮,因此又反覆微調了1年,直到2020年才有了現在「離子燙」後的米麵,梁美智的女兒賴家愛笑稱,當時家中有很多米麵的打樣,3、4年來大家一直吃一直改,才有現在穩定的口感與味道。

銀川與世界金牌賞主廚曾良泉合作示範的泰式冬陰功湯米麵。 (圖片來源:銀川有機米臉書粉絲專頁)

銀川堅持成分只用新鮮原料 持續開發可快速上桌的米麵製品

面對大眾飲食習慣改變,梁美智也說,消費者對多元食物的需求比過去更多,現在單純靠賣米賺錢大不易,賴家愛直言,消費者的飲食習慣變化相當快速,且每個人待在家中的時間不長,煮米飯、準備配菜對現代人而言是件有點麻煩的事。因此,銀川除了製作米麵,也開發可以快速上桌的沖泡純米粉與乾拌麵,突破過往加工思維且重視原料的製作方式,讓旗下的乾拌純米麵拿下2022食創獎年度十大新品,目前已經開發出米做的泡麵,2023年底前就會與消費者見面。

銀川利用有機米製作純米粉與純米麵,其中乾拌麵產品更獲得2022食創獎年度十大新品。(劉潔謙攝)

近50公頃有機米用來製作加工食品!穩定生產與品質

對梁美智而言,「麵條」只是食物的其中一種型態,用小麥或米來做都不是問題,重點是原物料的穩定度要夠高,她指出,銀川約350公頃的有機米耕地中,目前有近50公頃用於加工食品製作,為了穩定食品品質,必須明確規範稻穀收成後的存放時間,維持在最新鮮的狀態。

「不見得所有人都會接受我們的產品,但希望能提供給有需要的人」,梁美智期盼用最適合這片土地的作物來替代進口小麥,銀川也看好海外的無麩質市場,目前已將米麵賣進美國與香港,未來也將前進東南亞與澳洲,讓外國人也能吃到台灣米做出的健康好滋味。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有機米】全台最大有機米種植戶扛起農業人才孕育責任!銀川永續農場以有機生活營發起土地光復革命
從被批不專業到成為台灣有機最大通路!里仁總經理李妙玲:最難的是讓消費者對理念買單
【有機農作】從養肥開始貫徹有機農法 東豐拾穗農場自產自銷一條龍的奮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