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有機農法你絕對聽過也不陌生,但是有機農作在台灣卻仍是小眾,認識一種農法不僅僅是栽種的方法,消費者要懂得有機理念必須要透過食農教育、場地教育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有機的生命力,「東豐拾穗農場」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從有機肥到有機雜糧、有機文旦,體驗農法等全都做,因為唯有這樣推,才有可能成功。

採訪·撰文=李依文

有機農法,並不令人感到陌生,但有多少人願意從養有機肥開始做起,這樣聽起來雖然傻,這條路走起來也困難,但這卻是東豐拾穗農場堅持在做的事。

所謂的有機不只是怎麼栽種,從商業結構怎麼買賣,餐桌上怎麼吃都脫不了關係,東豐拾穗認為有機要推廣成功,勢必要成為一種「意識」,才能在生活之中落實有機,而這之中也與食農教育脫不了關係。

東豐拾穗的誕生,就是為有機而生

時間拉回約莫20年前,花蓮改良場選在玉里堆廣有機稻作,有機的概念在當時的時空下是一個全新的務農體驗,要農家願意放下習慣的慣行農法有一定的困難程度,畢竟這件事情又難又費事,然而曾文珍和曾文男兩兄弟,卻被這樣的理念所打動,選擇投身有機農業,也開始了漫長的有機之路。爾後又由第二代曾國旗接班掌管,年輕的他,看到家中長輩施行有機之路的辛苦,明白要推行也要用更聰明的方式推,於是東豐拾穗農場誕生了。

而要說東豐做有機有多徹底?從養有機肥就決定自己操辦開始,抱持著「自己有能力為什麼不做?」的想法,認為真正看得見生產所有環節,才能夠真正的放心,要認真做有機,就必須要如此把關。再加上花蓮擁有絕佳地域優勢與水質等,對於施作農法,善用資源其實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匯聚小農,提供金援、資源多方協助

除了自己的農場,「東豐拾穗」這個品牌其實是匯聚在地各方小農而成立的在地品牌,小農的資源有限,即使生產的品質好也很難把品牌做大,因而選擇發展「支持型農業」,為小農提供資金、技術輔導、設備器具等,協助有意願參與有機農業的小農們加入東豐拾穗的行列。

一路走來,其實已走過27個年頭,對於有機農法的操作,東豐拾穗相當清楚灌溉有機米就需要使用有機肥,因此利用循環經濟的概念,將有機米原本就會產出的米糠等農業廢棄物回收後再利用,用粗糠、米糠再加上花東地區牧場所提供的動物糞便廢棄物,製作成有機肥後再回頭種植出新的有機米,目前農場約有200多公頃的稻田都是施作此方法。

「東豐拾穗」於「2022花蓮食農博覽會」上推廣有機理念,除了生產有機米,還推出有機黑豆茶、文旦蜂蜜牛軋糖等一系列產品。(張偉明攝)

除了一級農作生產之外,本土黃豆、黑豆也有機種植的一員。並利用這些原料延續生命,透過二級加工生產,產出東豐有機米、晴豆初開有機黑豆茶、蕎麥拉麵、文旦蜂蜜牛軋糖、柚皮糖等多元化的產品,也讓這些農作的利用壽命率可以延長。

有機食育體驗 讓有機意識向下扎根

除此之外,因為擁有良好的場域空間,推廣有機食育體驗,也是東豐持續努力推進有機的方式。

即使疫情之下讓大家對於實地體驗蒙上了一層害怕的面紗,卻反之讓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意識提升,而有機農作也就恰巧符合這樣的時下趨勢,農場在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下,減少了有機食農教育體驗的課程,轉而將心力轉向官方網站、社交平台的經營,用更多活潑的圖文、影片的方式持續傳達教育與生活互動的理念。


食農教育課程當然也包實地手作,透過體驗型教育,能讓民眾更貼身了解。(圖片來源:東豐拾穗Facebook)

與大自然共存是東豐拾穗的目標,秉持著取之自然、尊重並保護自然的原則做有機農業發展。(圖片來源:東豐拾穗Facebook)

有機農業仍屬小眾,已經走過20年仍舊很辛苦

有機農法與相關的食農教育推廣其實近年來正不斷地在提升,但是以整體種植面積來看,不得不承認,有機仍舊屬於「小眾」。面對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其實有是有機產業所面臨的困境。

好比來說,有機農法因為不能施作農藥,所以雜草生長非常迅速,這種狀況之下通常只能透過機具或是人力的方式來維護,但不得不承認,自然的力量很強,剛除完不久的草很快又會長出來,為了要維護稻田的品質,就需要付出極大的心力。除此之外,整個大環境所面臨的農業缺工、農村人口老化等問題,在有機農業上更是被無限放大,就是因為那句,「如果用藥可以很簡單,為什麼我要做有機?」

東豐拾穗也明白這樣的情勢,然而卻沒有影響推動有機的初衷,只是整個有機產業要推得更快更廣,需要更多的青農、農二代加入這樣的行列,凝結各方的力量,才有可能會成功。而對於下一步的去向,不僅是從花蓮扎根推有機,更喊出了很遠大的夢想:「台灣能夠邁向有機島。」的目標。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野生酵母】失控的迷人風味!「慢 野生酵母麵包坊」以自製酵母和台灣小麥做出差異化
物產豐饒、風土多變的花蓮 跟著職人挖掘在地風味
【有機米】全台最大有機米種植戶扛起農業人才孕育責任!銀川永續農場以有機生活營發起土地光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