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來自高雄農村的藝術家王國仁從小就喜歡觀察大自然並用畫筆描繪其美麗樣貌,在高中時逐漸嶄露頭角,雖然並沒有繼續接受專業藝術教育,但他靠著對環境的獨到見解,將對大自然的喜與悲在畫布上呈現,看著王國仁的畫,進入他心中的大自然中穿梭,感受環境之美、更需靠人類維繫。

採訪·撰文=謝承學

「SDGs Art 2022」藝術展覽上,藝術家王國仁創作的的《海之歌》作品中,畫布上寂寥靜謐的海洋,看似平靜無波,但不知名的海草卻在海中慢慢往上生長,似乎是在被破壞殆盡的環境中堅毅地反抗,而另一幅作品《生機》則是透過繽紛色彩,勾勒出土地重新孕育新生命的樣態,環境也許就是這樣在破壞與重生中生生不息地循環......。

「自然逐漸被人類破壞,但我們仍要保持希望。」王國仁說道,從小在農村成長,時常接觸大自然,但逐漸觀察到自然環境在人類的活動下被破壞,因此畫作元素中經常包含環境保護的意涵,希望能讓觀眾更理解環境與自然的重要性。

沒受過專業繪畫訓練,王國仁靠接觸大自然獲得靈感

王國仁將這些靈感歸功於從小生長的大自然,他從小就會在空閒時坐在農田觀察自然生態,並在腦中思考、消化後回家畫下。他表示,幼稚園時他都直接畫在牆壁,直到家人發現他對於繪畫的熱愛才買紙給他畫,讓他開始走向繪畫之路。

王國仁畢業於高英工商美工科,他表示在高職期間,「都不聽老師的話,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他分享,當時他從繪畫工具、媒材等都照自己的想法,讓老師很頭痛,但當他交出成品時卻總讓老師很驚艷,在當時就展現出自己對於繪畫的獨到見解。

不過王國仁並沒有繼續正規藝術教育,反而開始以去賣場當美工、協助店家畫壁畫維生,「最剛開始不能用純藝術生活,但才華會逐漸被外界看見。」王國仁這個名字開始在藝術界流傳,也慢慢有人開始買他的畫,也陸續開了畫展,王國仁逐漸成為他一直以來想當的藝術家。

不只用繪畫,王國仁以自身實踐來關懷自然

但即使成為藝術家,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對大自然的關懷」。王國仁作為青年返回農村的典範,來到台南土溝村擔任美術館藝術總監,持續以大自然作為繪畫靈感,畫出自然美好的同時,描寫大自然逐漸在人類行為下被破壞,此外,他也擔任以大海環境、生態為主體的藝術團體「魚刺客」的會長,從海洋、生命為出發點訴說南島文化。而《海之歌》和《生機》就是王國仁對於自然刻畫的代表作品之一。

《海之歌》訴說海中靜謐美景背後的悲歌

《海之歌》,以大範圍的藍色主體象徵海洋,看似寧靜美麗的大海,其實蘊含作者對人類活動的矛盾和憤怒。「這幅畫呈現的海洋安詳而美麗,但沒有海中生物如魚蝦,是為了呈現一種矛盾的衝突,也是在美麗背後的悲傷。」王國仁認為在人類對海洋生態不斷的破壞下,有些海域漸漸變得「安靜」,少了海中生物雖然讓畫面更簡潔美麗,但卻是在譴責人類對自然的踐踏。

王國仁藉著描繪寂靜安詳的海洋,譴責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謝承學攝)

然而,在畫作中,王國仁不忘為這樣了無生機的海洋注入一些希望,在海底黑色的土地中,可以看到「不知名海草」在海中奮力生存的生命力。王國仁解釋,之所以畫出一個看起來很常見、平凡的海草,從惡劣的環境中冒出來,是為了表達任何一個人或生物在這個環境中都扮演重要角色,並象徵在看似僅有絕望的當下,始終有希望。

《生機》描繪環境在破壞中的重生

而王國仁另一幅作品《生機》,有別於《海之歌》以單一色調為主,《生機》以繽紛色彩描繪在被人為破壞的大地,依然充滿生機,長出高聳入天的巨木以及遍地的植被,不僅如此,在大地上還隱藏著各式生物,例如人類、馬、狗等等,代表世界在破壞與重生的循環,大地始終充滿生機。

王國仁透過不規則的線條和筆觸,表達充滿生命力的意象,使用潑灑顏料的方式為作品再增添超現實的創造力。「這是在描繪大自然正在孕育新生命的過程。」王國仁解釋,這幅畫剛好對應2022年發生的烏俄戰爭,他認為戰爭固然對土地、生命帶來危害,但大地始終能再度充滿生命力,在鼓吹反戰思想的同時,也呼籲人們要充滿希望。

王國仁藉著《生機》強調對於環境破壞的反思,同時也提醒人們始終要保持希望,土地將生生不息孕育生命。(謝承學攝)

此外,在《生機》的中上處,可以看到7艘幽浮,王國仁表示,這是隱含在作品的另一層含義,代表我們所處的世界其實僅是宇宙的一部分,還有其他生命存在,「就從畫作左上角的入口進出。」他甚至開玩笑地表示,相信自己被外星人抓走過,才能畫出這些作品。

隱藏在《生機》中的小人,頭部以星星為造型象徵每個人的獨特性,在社會中扮演各自獨一無二的角色。(謝承學攝)

策展人王焜生:他是從海洋、自然中出發的藝術實踐家

「王國仁是一位藝術家也是實踐家。」SDGs Art 2022策展人王焜生表示,邀請王國仁來參展不只是他的作品與環境保護有關,而是因為王國仁還會透過實際行動來宣揚他的理念,無論是回到農村當駐村藝術家或是參與以大海、自然為主題的藝術團體,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實踐家。

而CSRone永續智庫暨Gita.Art藝術平台創辦人嚴德芬則指出,藝術文化產業不會與環境議題脫鉤,希望透過藝展激發更多藝術文化領域的創意作為。王國仁的作品就以自身對於自然生態的獨到觀察,帶領觀眾反思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引發心中對於生態的深層關懷。

SDGs Art 2022策展人王焜生認為王國仁透過實際行動來宣揚他的理念,讓他的畫作更有生命力。(林玉婷攝)

想觸及更多觀眾,王國仁希望讓對自然的關懷擴散

「想讓每個看完畫的人,心中產生一點點療癒感。」王國仁說明,自己的作品經常訴說生態保育、自然環境等題材,「雖然這個話題比較嚴肅」,但他以豐富、多元的顏色、筆觸和繪畫技巧,生動地展現與觀眾距離較遠的題材,而他表示,自己經常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小巧思例如動物、植物、人,是為了讓觀眾在遠看、近看時都能有不同的感想和感觸,王國仁盼望「在看畫的同時,讓關懷自然的種子慢慢在內心深處萌芽」。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行動比呼籲重要!「SDGs Art 2022」展現低碳排藝展新典範
闢一條屬於台灣的朝聖之路,淦克萍:北回歸線17種在地原味盡在於此
扭轉屏東偏鄉困境 生態保育與社區觀光創造永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