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益生菌能有效保養腸道健康與免疫平衡,透過認識A、B、C三大菌種及LP-33、LGG等特殊菌株,選購時更有依據。

撰文=蘇柏名(現任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擔任居家安寧專責藥師)

益生菌為什麼重要?腸胃是「第二大腦」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好好的保養腸胃道,這個現代醫學所認定的「第二大腦」呢?很簡單,就是吃益生菌!但是,如同身體裡面的細菌一樣,益生菌的種類真的太多,無法逐一介紹,不過我們可以先從幾種重要的益生菌來建立基本概念,這樣在購買益生菌時就不會無所適從了。

腸道守護者「ABC三寶」是什麼?

首先一定要先介紹的是「腸道三寶」:A、B、C菌。這三種細菌可以說是我們的腸道守護者,只要顧好這三個,腸胃道就能獲得相當完整的保護。市面上常見的菌種,譬如比菲德氏菌、龍根菌、雷特氏菌、嗜乳酸桿菌、乳酸雙歧桿菌等通通都屬於A、B、C菌的範疇,只要看到它們就能知道是跟腸胃道有關的菌。不過深入討論的話,就會發現A、B、C菌之間還是有些差別。

1、A菌,又叫做「嗜乳酸桿菌」(Acidophilus),英文開頭是Acid-也就是酸的意思。這是人體本來就有的一種菌,平常會存在腸道或者是女性的陰道中,可以用來抑制黴菌生長、維持腸道完美的pH值,讓外來壞菌不容易入侵、維持身體各種菌叢的平衡,你可以把A菌想像成是江湖各派的老大哥,只要有它在,各個幫派都會乖乖地維持平衡。

2、B菌,是大家都聽說過的菌種,全名是雙歧乳酸桿菌(Bifidobacterium),雙歧指的是岔開、分歧的意思,類似英文字母Y。你可以想像B菌是一群駐紮在腸壁的工人跟衛兵,一邊保護我們的腸胃道不受到損害,一邊主動協助身體改善體質。B菌家族對於「緩解拉肚子症狀」具有不錯的效果,也可以調節免疫系統、降低腸道的發炎狀況,像是比菲德氏菌、龍根菌、雷特氏菌也都是B菌家族的成員。所以喜歡旅行的朋友如果擔心「旅行者腹瀉」的話,建議從出國前就
可以開始補充B菌,比較不會遇到水土不服的狀況。

3、C菌,又叫做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或凱氏乳酸菌。C菌有一個A菌跟B菌都沒有的特性,就是很會佔領別人的地盤,一旦被侵佔就很難將其趕走,因為它對各種酸鹼值和溫度都有非常高的耐受性,請神容易送神難,但還好它是一尊福神,你也不太會希望它走開。C菌在腸胃道內除了可以維持身體正常酸鹼值、分泌抗菌物質,增強腸道細胞的屏障之外,還可以抑制身體釋放過敏物質,所以對於調整過敏也有效果。最常見的C菌就是養樂多裡面的代田菌,小朋友喝養樂多確實能整腸健胃。不過益生菌必須要在一定的溫度之下才能夠存活,小時候大家都喜歡把養樂多冰到冷凍庫變成養樂多冰,其實裡面的好菌在極低溫的情況下可能都被滅族了,吃進肚子裡也不會有效果,等於只是吃了一堆糖水。一瓶養樂多裡面就有一百億以上菌落數的代田菌,原則上一天只需要喝一瓶就夠了,加上它的糖分很高,喝太多對健康來說也不是好事。

對抗過敏鼻炎的明星益生菌:LP-33

若想要特別針對過敏症狀的話,最常見的就是LP菌,像是市面上大家最常見的LP-33就是這個系列的菌。過敏性鼻炎是現代人很常見的毛病,主要原因是身體裡面調控免疫的兩種細胞不平衡導致,LP-33剛好就可以調整造成過敏的兩種免疫細胞的平衡,降低免疫和發炎反應,讓你的過敏症狀獲得改善。根據2022年的統合性研究指出,使用LP-33一段時間後即可有效的改變過敏體質,在季節轉換的時候也就不會狂打噴嚏了。

幫助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菌:LGG鼠李糖乳桿菌

LGG菌又叫鼠李糖乳桿菌GG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除了可以預防和治療腹瀉、緩解乳糖不耐症、改善腸胃不好的症狀,還有一個很特別的作用,就是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相關研究指出,懷孕的媽媽如果從懷孕期間到小孩出生餵奶這個階段都持續補充LGG菌,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2022年的研究更發現,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如果補充LGG菌,可以改善症狀,讓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內容來源:《歡迎光臨藥妝店:暖氣藥師的保健選物指南》,時報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吃保健品就能和運動員一樣健康?美國新創用超馬選手的腸道菌開發出新世代益生菌
益生菌治失眠、助順暢?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只有一種有療效
每日兩份水果從早餐開始!不僅提升營養、還能改善專注力與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