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營養混淆資訊(Nutritional confusion)不只來自食品產業,也來自受人信賴的營養機構,這些機構通常受到大型食品廠商強力的財務和政治影響。

撰文=Kima Cargill(華盛頓大學塔科瑪分校臨床心理學教授)

食品產業經常創造並利用各種營養混淆資訊(Nutritional confusion)來增加銷售。我診所的許多病患都說,面對這麼多相互衝突的營養資訊,不知道該吃什麼。例如,我的一個病患最近告訴我以下的狀況。

她在咖啡店點早餐,一開始打算點香腸加蛋三明治,那是菜單上卡路里最低的餐點,而且看起來似乎有分量足夠的蛋白質讓她撐到午餐。然後,她又有了不同的想法,因為香腸的絞肉來源通常有問題,有食品安全的顧慮,於是決定改點火腿起司三明治,卡路里雖然稍微高一點,但是沒有絞肉。然而就在等候點餐的時候,她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智慧,因為加工肉品使用的硝酸鹽可能有更高的致癌風險,於是她又決定應該改成燕麥,但是燕麥又有非常高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最後她投降了,點了丹麥麵包,因為它看起來最可口⋯⋯。

我們在做營養的選擇時,都曾經面臨類似的障礙。這些困惑大部分是由食品產業本身所引起或製造出來的,這也是消費文化的問題,為了銷售目的,自家產品必須與其他產品有所區別。不斷廣告就表示必須凸顯產品、混淆事實。廣告造成的困惑,還會產生更多的行銷機會,因為廠商可以藉此宣稱,他們的產品超越所有爭議,可以「解決」大眾的困惑。

產品使用「天然」一詞不受法規限制 消費者仍應細讀產品標示

例如,在食品標籤上使用「天然」這個字眼,就是利用健康光環的現象,並且訴諸我們對身心健康的渴望,這個字眼也是很大的商機。2009年,美國新推出的食品中,最常訴求的字眼就是「天然」;2014年,天然食品每年構成4百億美元的產業。「天然」與「有機」這個詞不同,「有機」受到高度的規範,並且有特定的法律定義;但是「天然」這個詞則大多沒有規範,食品製造商可以自由使用。

食品製造商利用「天然」這個詞製造營養混淆資訊和疲憊感。有了這個簡單的名詞,我們可以確定它對健康有益,所以不需要再閱讀產品標籤、計算卡路里,或是調查它的來源。例如,最近的《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調查發現,消費者誤信標示為天然的產品就沒有人工成分、殺蟲劑,或是基因改造成分,並且願意在這些食品上付更多錢。

這些讓人一頭霧水的手段是有用的。我最近拜訪一位朋友時觀察到一個現象。這位朋友是個有健康意識的腦神經心理學家,同時是兩個小孩的母親。她不經意提到,她不會購買任何有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 HFCS)的食品給小孩,但她會買給他們Go-GURT管裝優格、巧克力脆片燕麥棒、Newtons 水果夾心餅、水果軟糖卷,這些都是添加高糖分的產品。我問她,依她所見,高果糖玉米糖漿和糖有什麼不同,她竟然答道:「喔,糖是天然的!」

我很驚訝她有這想法,但是可以理解為什麼。製糖業長期以來使用我們認知糖的「天然性」,來抹黑人工甜味劑;甚至使用高單位的高果糖玉米糖漿,來鯨吞蠶食自己的市場占有率。但是,餐桌用的白砂糖已經經過高度濃縮和精煉,與天然的差異很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與高果糖玉米糖漿相同的新陳代謝作用。然而,廣告商和市場研究人員誤導大眾認知,並利用它來行銷糖比較健康的概念。例如,百事可樂最近的一個新廣告就是在吹捧「純正糖分製造!」

區分出不同名字 仍然是糖! 糖的種類超過56種 忌甜者需留意

蜂蜜和糖一樣,有類似的新陳代謝作用,粗糖(turbinado sugar)、楓糖漿、原蔗糖(sugar in the raw)、金砂糖(demerara sugar) 、糙米糖漿(brown rice syrup),以及其他數不清偽裝成天然或健康的糖類也都一樣。事實上,因為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標示規定,允許不同糖類在包裝的成分標示上分開列出,促使食品製造商的配方使用了數種類似的甜味劑,製造出糖並不是第一個成分的錯覺。

食品科學家目前一共創造出超過56種名稱不明顯的不同糖類,例如聚葡萄糖、濃縮果汁、糖蜜、麥芽糖,用來哄騙單純在成分標示頂端尋找「糖」這個字,以此評估產品有多健康的一般消費者。

食品產業不僅試著說服我們糖是天然的,甚至主張缺乏糖分會危及生命。

針對近期有關糖的不良效果的科學研究,可口可樂副總裁與科學暨監管部門執行官羅娜.艾普鮑姆(Rhona Applebaum)博士,試圖提出反擊。她在推特上引述《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一篇文章,警告零糖分飲食「可能會讓你致命」。艾普鮑姆博士並沒有提供原始文章的內文,在該文中,科學家評論只吃肉和脂肪的極端低量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帶來危險。這些科學家特別指出,飲食中缺乏牛奶、堅果、水果中「天然」產生的糖,會危及生命,並不是指可口可樂產品裡面添加的糖。

我實在無法相信一個頂著「科學暨監管部門執行官」頭銜的人,會真心相信自己在推特上所發表的是經過科學證實的公共衛生資訊。這顯然是為了增加銷售,而製造恐慌和混淆,是一種危言聳聽的操控手法。

延伸閱讀
完全不吃醣類對身體真的好嗎?
【廣編企劃】你確定食品真正的營養就跟標示一模一樣?
麵包酵母都是天然的 只有自養與商用的差別

內容來源=《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慰藉》,光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