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難道孩子真的挑食嗎?讓孩子挑食的其實是大人!大人常常覺得:「我給你什麼就吃什麼!」但這樣的食物可能真的並不好吃,卻把罪怪在孩子不愛吃飯上面。

撰文= 林玉婷

小孩不愛吃水果就打成果汁,對嗎?該怎麼讓孩子吃下青椒茄子紅蘿蔔?孩子在學校拿到一碗混雜食物的大碗、看著同學的背,怎麼吃得下去?又該怎麼讓孩子認識食物?這些媽媽的困擾,灃食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都聽到了!「夢想食驗室:在餐桌上教會孩子美學、營養、健康」講座邀請到薰衣草森林前行政主廚林奕成、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營養5餐」計畫美學設計師王艾莉、親職飲食作家番紅花,一起跨界對談、「餐」與營養孩子的未來。

善用烹飪技巧讓食物美味,讓孩子把飯菜吃光光!

「難道孩子真的挑食嗎?」林奕成笑著說,讓孩子挑食的其實是大人!大人常常覺得:「我給你什麼就吃什麼!」但這樣的食物可能真的並不好吃,卻把罪怪在孩子不愛吃飯上面。那該怎麼解決呢?簡單的烹飪技巧變化就能讓孩子願意吃下去!

苦瓜、茄子、綠色蔬菜、南瓜、紅蘿蔔,絕對榮登孩子最討厭的食材排行榜。林奕成解釋,孩子的味覺比大人更敏感,若沒有把這些蔬菜所含的「生物鹼」在料理的過程中好好去除,孩子只要吃到苦味、當然不喜歡!例如,苦瓜不好吃其實是因為不夠鹹,只要把苦瓜料理搭配鹹的食材,例如鹹蛋或者是醃小魚乾,就可以讓苦瓜到苦味變成甜味!

生物鹼(alkaloids):天然存在於大自然動植物及蕈類的化合物,會使食物產生苦味。

此外,若沒有將味道好好搭配、採取複合式烹調的方式,食物味道太單一,孩子也不會喜歡。林奕成建議,「多用一點心思,讓孩子吃得更好!」南瓜得用油脂或鹽去把甜味提出來,紅蘿蔔磨成泥和南瓜煮成湯,都是把討厭的食材結合但是運用方法讓孩子吃下去的方式。吳映蓉也呼籲,1995年醫學界才發現蔬果中的「植化素」可以防病、防老、治病、抗老,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化蔬菜於無形,讓孩子願意吃下去!

植化素(phytochemicals):植物為了求生存不斷演化出來的自我防禦系統。植物如果只有維生素及礦物質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命,但加上植化素的保護後就能變得更強壯。

飲食均衡、少吃甜食、好好睡覺!讓孩子長高有好體力!

「小孩的行為從父母做起!買菜的人也很重要!」吳映蓉疾呼,強調營養學沒有什麼特別的撇步,「均衡」就是唯一重點。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來源,如果家長前一天去參加喜宴,把帶回來的喜餅配上牛奶就當作孩子的早餐,吃下過多的糖分又沒有營養,如何讓孩子長得好?

面對媽媽擔心孩子長不高所以熬大骨湯的迷思,:「大骨湯的鈣很少!這樣喝是沒有用的!」吳映蓉強調喝乳製品才能真正補鈣,且「飲食均衡、少吃甜食、好好睡覺」才是真正讓孩子能長高的關鍵。吳映蓉說明,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愛吃水果就打成果汁,但其實果汁的營養不等於水果,少了纖維素和營養素,留下的只剩下糖水,因此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喝過多果汁的學齡前小朋友,會比較矮胖,家長們不可不慎!

此外,吳映蓉也提醒,因為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會相互結抗,讓生長激素作用的時間點有三個:「睡覺、運動後、有點餓」。因此除了好好睡覺,規律運動也會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但是必須注意如果運動馬上喝一杯含糖飲料,將會抵消掉努力運動而增加的生長激素,所以小朋友運動完若口渴,最好喝白開水,不要喝含糖飲料或是果汁。此外,要讓孩子在白天有充足的營養,但不要吃飽飽去睡覺,因為吃飽入睡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

無聊的大人請不要剝奪孩子的創造力與認識食物的機會!

「孩子的想像力遠遠超過老師,請老師不要框限住自己!」王艾莉從改造學校教科書的經驗分享,當把教科書留下開放性問題讓孩子自由發揮,孩子說出的答案雖然天馬行空但卻能刺激他們思考。相較於孩子的創造力,反而是老師們回頭詢問「有解答本嗎?」顯示大人的腦袋僵化只能給予孩子固定的答案,限制了孩子發展,「越空越有想像力」王艾莉強調,設計最根本的就是把日常看到的東西美化。

長年推動飲食教育的番紅花則表示,「為什麼在菜市場都看不到小孩呢?不帶他們來,就剝奪了他們認識食物的機會。」鼓勵家長應該帶著孩子進入飲食豐富的世界,去菜市場、進廚房、用旅行的方式去看漁港或農場,給孩子機會接觸食物、一起挑菜,不要剝奪孩子學習的技能,「其實在廚房裡是沒有什麼可以難倒孩子的!」番紅花強調,有時候是家長過於保護,但其實放開手讓孩子去探索,他們能學得更多更快!

如何把創意注進校園午餐的改造?

「讓孩子每天看著同學的背吃飯,這在坐牢嗎?若不幸地坐在第一排,還要面對老師吃,怎麼吃得下?」王艾莉一番話惹笑全場,卻也點出目前校園午餐制式化規定下的窘境,只把午餐塞進時間表,卻沒思考真正用餐的意義。沒有互動的午餐,一個人吃飯很容易狼吞虎嚥,怎麼吃得出食物的美味,怎麼懂得珍惜和學習食物的一切?灃食教育基金會的「營養5餐」計畫,就是藉由改造午餐餐盤和取餐方式,讓孩子同桌面對面吃飯,看重吃飯這段時間,且運用空間設計來讓孩子認識食物的來源、產地與成分等知識。「如果不教孩子認識每一樣食材的名字,他們長大怎麼知道要怎麼點餐?」王艾莉強調。

「餐桌是飲食文化的縮影,營養午餐不是吃粗飽而已,還包含營養健康、飲食定量、飲食知識與素養。從孩子、老師到家長都要努力。」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期許,讓孩子每週5天在學校吃的校園午餐都有樂趣、都能學習,顧好日常飲食、學會飲食美學,孩子的未來一定能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翻轉餐盤的人生學:讓孩子懂吃的5個know how
讓孩子不僅吃飽、吃好還要更懂吃! 校園午餐必須融入飲食教育!
讓校廚也能端出名廚料理!好理念用創意溝通將校園午餐提升到新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