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過去的辦桌宴席上,最重視的是前三道菜,不僅能檢視總舖師功力的依據,也會影響民眾的用餐意願。前三道菜分別為:冷盤、紅燒羹、紅蟳米糕,其中紅燒羹的羹更帶有「源遠流長」的意涵,希望能讓賓客吃出好采頭。

撰文=黃婉玲(飲食作家、台菜教師)

在過去的辦桌宴席上,最重視的是前三道菜,這也是檢視總舖師功力的依據。

第一道冷盤 份量口味透露宴席規格

第一道菜是冷盤。可別小看只是一道冷盤,如果端上來的冷盤料好、實在、份量多,就可以放心的準備大快朵頤,代表今天的菜餚值得期待,大可慢慢品嚐,別吃太快了。

我曾經參加過一場宴席,第一道冷盤就端出整隻龍蝦做的沙拉,不但份量之多令人驚艷,後續的菜色也都澎湃且繽紛,每道菜的份量都足,口味也很到位,賓客吃到第七、八道菜後就吃不下了,共同的評語都是「主人家非常大方,總舖師做得太豐盛了」。第一道菜有如起手式,總舖師總是會不經意的在冷盤這道菜餚上露出線索,整桌菜的經費及菜色,單在冷盤中就能顯現出來。

第二道紅燒羹 酸甜得調和、味道好壞藏不住

上了冷盤之後,第二道菜就是紅燒羹,羹類的酸要婉約,不能太過搶眼突出;甜則要甘甜柔和。要如何在酸和甘甜之中拿捏的恰到好處,對師傅是一大考驗,甚至昔日老饕們在餐宴上吃過第二道的紅燒羹後,就會決定是否要留下來繼續享用,若是味道不好就會離席走人,對接下來的菜品毫無眷戀。

常有人問台菜為何會有那麼多羹?羹的意思是「源遠流長」,讓賓客吃出好采頭,但是要做出好吃的羹菜並不容易,最主要是湯頭在勾芡後味道更突出,好的味道更好,但壞的味道也藏不住,要手藝非常純熟的總舖師,才能次次都駕馭得了好的羹菜。

第三道紅蟳米糕 關鍵在粒粒分明的糯米和攪拌均勻的醬汁

宴席的第三道則是紅蟳米糕。關鍵在於糯米是否粒粒分明,米粒的濕軟度是否恰到好處,糯米吃起來是否有Q彈的感覺,看的是總舖師蒸糯米的功夫,來賓也會看總舖師用醬汁拌糯米的功力強不強,是否將糯米拌得夠均勻,米粒吸飽醬汁之後是否晶瑩剔透,這道菜考驗了總舖師對糯米的詮釋功力。

意外獲得「一日總舖師體驗」,成功用紅燒羹收服在場民眾

我在撰寫《總鋪師辦桌》這本書前,曾到處尋訪老師傅,也當了許多年的免費水腳,希望能「打工換故事」。有位師傅有回接了一百桌的廟會宴席,因為這場宴席有好幾位未來可能會訂桌的重量級潛在客戶,關係到師傅往後能否接到大單,如果當天的菜色做得好,後續訂單就能源源不絕;但只要稍不留神、出的菜有瑕疵,訂單就沒了,師傅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辦桌當天一大早,師傅到了現場就緊張得猛吃檳榔舒緩壓力,下午四、五點即將面臨殊死戰,師傅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沒想到最後關頭竟突然找我過去,低聲告訴我:「糟了!今天檳榔吃太多,又太緊張,紅燒羹的味道根本調不出來!」眼看大勢已去,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找我救急,因為他以前就發現我的味蕾精準,只是他不好意思公開對外人明講。

我臨危受命上場當起大廚,掌管一百桌的紅燒羹,可能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一點也沒想到緊張害怕,只想把握難得的機會多學點經驗,認真的一試再試味道,調完味後不免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味道調得很不錯。

當宴席端出第二道菜的紅燒羹時,師傅緊張的走入席間觀察每一桌客人享用情形及口碑,我也尾隨在後,想知道自己的處女作是否能得到客人肯定,會不會砸師傅的招牌。結果一百桌走逛下來,幾乎每桌都讚聲連連,師傅當場就收穫了不少訂單,開懷大笑,而我個人也因為能力受到肯定而激動不已。從這個小故事就可以知道,紅燒羹在宴席中的地位,以及對總舖師來說有多重要!

內容來源=《台菜本味:黃婉玲的菜尾湯和經典宴客菜》,寫樂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我們正失去與老祖宗的連結!「台菜教母」黃婉玲用一碗菜尾湯「結」出台灣的命脈
有了它料理就多了靈魂!台菜經典搵料這樣搭最好吃
神秘又難以還原本味!台菜最難傳承的金字塔頂端「阿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