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人體有排毒器官,有分解毒素的系統,只要數量不多,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此食物來源的多樣性與進食份量不要太多相當重要,而且儘量不要碰精製過,也就是加工過的食品,因為加工過就有機會含有許多人類創造出來的化學合成物,能少吃就儘量少吃。

早些年只有非常少數的朋友因為宗教的因素吃全素,這些年周邊有愈來愈多朋友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逐漸減少暈食增加五穀蔬果的份量,有的因為健康,也有因為希望降低資源耗損的環保理由,也有一些人則基於人道的立場,不過還是有一些朋友是肉類的死忠擁護者,幾乎是「無肉不歡」。

記得許多年前有位朋友結婚喜宴採全素食,只是這位「肉食者」愁眉苦臉的用餐,喜宴還沒結束就到樓下的速食連鎖店買漢堡解饞。

如今這位喜食肉類的朋友也邁入中年,看著逐漸發福的身體,向我討教是否能夠餐餐吃肉卻能兼顧到健康的飲食方法。

方法當然是有的,原則很簡單。

一、多樣且少量的食物與食量

二、儘量不碰精製且加工過的食物。

進食機會多 份量就隨之增加

我們現代人都吃得太多了,尤其蛋白質與脂肪的量都遠遠超過我們每日所需,這些多餘的東西若不是堆積在我們身體就是必須耗費更多精力資源把它排掉。

吃得太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來自於誘惑與習慣,現代的消費商業體系不斷地誘惑我們購買,而且到處都是餐廳、美食滿街,同時我們的社交習慣也多以聚餐為主,再加上現在的工作壓力大,我們往往以吃大餐來舒解壓力或慰勞自己,當進食機會變多,不知不覺我們就會吃進太多的食物,而且我們每餐的量也太多了,我們會習慣把裝在盤子或碗裏,在自己面前,屬於我們那份食物通通吃完,這個盤子或碗的份量真的隨著近年商業競爭愈來愈大了。

只要吃的份量適當,肉類也不致於造成身體太大的負擔,16世紀毒物學之父帕拉塞爾斯曾說:「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樣物質不是毒物,只有正確的劑量才能區分毒物與良藥。」

的確,即便水是身體運作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但是一下子喝進太多水,也會水中毒,因為水會稀釋血中電解質,造成全身抽筋,嚴重甚至會致命。其他比如酒,喝一小杯或許可以促進健康,帶來生活情趣,但是一下子灌下半瓶高梁酒,大概就會酒精中毒甚至死亡。致於我們常常在媒體看到什麼什麼研究報告,說實驗室的老鼠吃下含某些成份的食物結果容易罹犯癌症,這些研究讓我們風聲鶴唳般,緊張得要命,其實若以老鼠實驗的致癌物份量換算成人類,我們恐怕必須每天吃一大籃子那樣食物連續吃上20年才達到致癌量。

少吃加工食品

而且人體有排毒器官,有分解毒素的系統,只要數量不多,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此食物來源的多樣性與進食份量不要太多相當重要,而且儘量不要碰精製過,也就是加工過的食品,因為加工過就有機會含有許多人類創造出來的化學合成物,能少吃就儘量少吃。

比如有一些特殊風味的肉類加工品,香腸、火腿或培根,通常會加入一些防腐劑與抗氧化劑,像是硝酸鹽或亞硝鹽,尤其亞硝酸鹽會在消化道中變成致癌的亞硝胺,至於抗氧化劑除了天然的抗氧化劑維他命E之外,其他也被懷疑有致癌的風險。

細嚼慢嚥 讓飽足回饋機制發揮作用

有些朋友會說若真的照書上寫的份量吃,根本就吃不飽嘛!人類飽足感的調控機制在我們吃得太快的狀況下的確無法適時回應,而且當我們已「習慣」吃這麼多東西之後,心理上的依賴感也會讓我們以為要吃這麼多才會飽。因此最好的解決之道是細嚼慢嚥,慢慢品嚐每一口的食物滋味,嚼個幾十下,讓身體原本的飽足回饋機制能夠發揮作用。

注意產銷履歷 挑選經過認證的肉品

另外不管是對健康,對環境都有好處的肉食習慣,就是挑選有品牌,經過認證的肉品,雖然價格一定比工業化生產的肉品貴許多,但是因為我們的飲食份量既然已經減少,所以價格貴應該還負擔得起。

目前有品牌的肉品愈來愈多,光是豬肉就有大麥豬、香草豬、海藻豬、優酪豬、自然豬、能量豬….二十多種,海產也有無毒蝦…等等。挑對食材種類,也注意到生產履歷,換句話說,讓我們吃的每條魚或每隻雞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包括了產地、養殖戶、檢驗項目,這是消費者必須透過購買行為來鼓勵生產者朝向安全無毒且對環境友善的畜產養殖來共同努力的。

關心我們吃的食物從哪裏來、由誰生產,除了對健康有好處,也是真正能改變世界的最有效作法。當我們每餐舉起筷子時,就可以扮演改變世界的超人。

【本文獲「書房旅人:李偉文的閱讀漫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如何安心吃肉?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改變了消費者對蛋白質的選擇!動物肉類將逐漸偏離餐盤中心?
肉呈現粉紅色就是沒熟?耐熱的「去氧肌紅蛋白」可能讓你誤會了
想掌控健康,你就應該先100%正確掌控自己的飲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