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中梧棲區養豬場爆出疑似非洲豬瘟疫情,農業部與環境部緊急成立前進應變所,展開預防性撲殺與全台防疫行動。環境部同步禁止廚餘養豬,要求地方加強稽查與清運,轉向肥料化與能源化處理,以防疫情擴散並穩定廚餘處理體系。
整理=編輯部
自2025年10月21日台中市梧棲區一間養豬場爆出疑似非洲豬瘟(ASF)疫情後,農業部隨即展開預防性撲殺與防疫行動。經獸醫研究所初步檢驗,該場豬隻檢體之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雖仍待病毒株分離確認基因型與來源,但已列為疑似確診案場。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025年10月22日於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簡稱防檢署)台中分署成立前進應變所,由農業部次長杜文珍擔任指揮官,並由環境部、農業部畜牧司、防檢署、防檢署台中分署及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簡稱台中動保處)人員進駐,透過中央與地方跨機關協力與合作,以快速控制疫情,避免疫情擴散。
杜文珍表示,前進應變所組成主要是與台中市政府合作,協助疫調及管控工作,底下並分為情資組、作戰組、後勤組三個組別。情資組成員為台中市政府,主要執行本案例場關聯場豬隻健康調查,發現異常立即採樣,檢視成果並管考;作戰組則由環境部、台中市政府負責各項防疫處置(包含案例場防疫處置、肉品市場及屠宰場車輛清潔消毒,輔導業者生物安全);而後勤組則由防檢署與台中分署負責各項防疫處置衍生之問題,並調度物資協調處理。
環境部發布應變措施 啟動廚餘禁止養豬與清運調整機制
配合農業部禁用廚餘措施,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於10月22日邀集全國各縣市環保局召開緊急應變會議,要求地方政府全面盤點廚餘再利用流向,強化清運與處理機制。
環境部「地方環保機關持續加強稽查廚餘再利用檢核養豬場計畫」,針對廚餘養豬場,應按養豬數量分級定期每2月或每季常態性稽查1次,未依規上傳蒸煮紀錄者需每月稽查。違反規定者可依《廢棄物清理法》、《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或《飼料管理法》予以告發處分。
在廚餘處理策略上,環境部明確指出,廚餘應優先採肥料化與能源化再利用,並視情況輔以焚化與掩埋方式妥善處理。
全台廚餘處理量能吃緊 須加速轉向肥料化與能源化
目前全台每日產生約2,115公噸廚餘,其中家戶廚餘約1,384公噸,事業廚餘約731公噸。其中,有62.6%廚餘飼料化再利用,作為養豬飼料來源。
全台現有廚餘再利用設施總處理量能約每日1,620公噸,足以應付家戶廚餘量(1,384公噸/日),但若同時處理全台435家養豬場廚餘,量能將出現缺口。環境部指出,隨著廚餘禁止用於養豬,短期內勢必增加焚化與堆肥系統的處理壓力,地方政府應提前調度與整合資源,避免廚餘堆置或回收中斷。
環境部:廚餘多元去化、強化稽查、協調經費支援
環境部表示,因應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全國已進入最高防疫警戒期,廚餘禁止養豬政策為防堵疫情的重要關鍵。未來將持續監督地方落實廚餘源頭減量與分流工作,並推動「在家吃多少煮多少、出外吃多少點多少」的食物減量宣導,降低廚餘產生量。
此外,環境部將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完成清運轉處計畫,協調農業部提供補助經費,確保廚餘妥善去化。強調:「廚餘優先肥料化、能源化,輔以焚化、掩埋,並開放合法運輸業者加入清運體系,以維持廚餘處理之穩定與安全。」環境部呼籲各地環保局務必加強廚餘再利用設施稽查與蒸煮管理,防止未經高溫處理廚餘流入養豬系統,確保國內畜牧業安全與環境衛生。
針對疫情處理,防檢署表示,已經盤點消毒劑,有進一步需求將協助調度。另台中市動保處人員加班費的問題,也會協調動保處就現有計畫變更支應。
豬隻檢驗嚴格把關 非洲豬瘟防疫措施全面加強
至於民眾擔心該場豬隻流向大安肉品市場,杜文珍表示,首先豬隻上市前要有健康證明書,到屠宰場要經過屠前與屠後檢查,觀察這些豬隻是否健康,若有不合格一定會判廢棄不能供人食用,所以透過三關健康證明書、屠前檢查、屠後檢查等檢查都是合格的。
另外杜文珍也再次強調,相關關聯場都有進行訪視,且目前全國豬場都進行管制,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相關關聯場或其他豬場有異常狀況。非洲豬瘟只會感染豬隻,不會感染人,沒有公衛、食安上的疑慮,所以在做禁運禁宰、廚餘管制都是為了豬隻安全,希望民眾、消費者繼續支持台灣豬。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台中疑似發生非洲豬瘟案例!195頭豬預防性撲殺、全國豬隻禁運5天
▶台灣撕掉口蹄疫標籤,「豬」事仍待解!未來該如何兼具規模經濟與環保?
▶廚餘食物鏈的安全性?從食安角度看廚餘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