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各大產業陸續受到嚴重衝擊,經濟部統計處2020年4月23日公布2020年3月批發、零售業及餐飲業動態調查結果,餐飲業的3月營業額僅519億元、年減已達21%,是20年來最大減幅,與1月營業額828億元相較,更落差了309億元。

撰文=編輯部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產業嚴重衝擊,至今仍持續擴大。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簡稱統計處)2020年4月23日發布「2020年3月批發、零售業及餐飲業動態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的衝擊比預期更加嚴重,營業額年減達21%,是20年來最大減幅,也是批發、零售、餐飲三大產業中受創最深的,與1月營業額828億元相較,更落差了309億元。第1季餐飲業營業額總計為1928億元,年減6.6%,也創下2003年第2季SARS疫情結束後的最大跌幅。


因新冠肺炎延燒,餐飲和零售產業的營業額年增率皆下滑。(圖片來源:經濟部)

餐飲業2020年1月份因尾牙及農曆春節為聚餐旺季,營業額及年增率成長,後因1月底台灣開始出現病例後,2月及3月營收陸續受到嚴重打擊。(圖片來源:經濟部)

餐飲業首當其衝 外燴及團膳承包業最為嚴重

餐飲業是所有產業中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最深且最為慘重,2020年3月份總營業額僅剩519億元,與2019年3月相比年減21%。

其中,統計處表示,餐飲業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3月營收僅23億元、年減高達36.4%,主要是現在新冠肺炎「大流行(Pandemic)」,航空客運量減少,導致空廚營收大幅滑落。且疫情在全球相繼爆發,導致觀光客驟減,國人減少社交活動及外出旅遊,也讓「餐館業」3月營業額420億元、年減22.3%,業績慘淡。

此外,「飲料店」則可能因為多以外帶形式為主,受到的衝擊較小,雖然3月年增率減少4.8%,但是月增率卻增加7.4%,3月營業額為76億元。

零售業兩極化! 百貨公司慘跌、電商業績增長

至於零售業,3月總營業額為2906億元,與2019年3月相比減少3.4%,不過零售業各行業則呈現兩極化表現。


根據統計結果可看出零售業2020年1月至3月年增率持續下滑。(圖片來源:經濟部)

其中「電子購物及郵購業」的3月營業額為月營業額為195億元、年增24.2%。統計處表示,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助長「宅經濟」持續延燒,推升營收創下歷年同月新高。

此外,「超級市場」及「量販店」因疫情爆發而掀起的囤貨搶購潮,使得民生物資需求大幅增加,3月營業額分別為211億、193億元,年增30%及20.7%。而「便利商店」則因鮮食業績成長,整體營運維持穩健,3月營業額278億元、年增5%。

相較之下,「百貨公司」的營業額則相當慘淡,年減高達21.6%,3月營業額僅月營業額僅193億元,統計處表示,主要是因疫情期間,民眾擔心群聚感染,逛街人潮減少許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這次統計開始,統計處新增零售業中的網路銷售額,2020年第1季零售業網路銷售額為811億元,較上季減少2.7%,與去年同期比較則是年增19.1%。統計處指出,除了延續網路消費的趨勢外,更因疫情導致民眾減少外出頻率,消費管道轉移至網路,進而助長其增勢。

食品飲料及煙草業受創較小,年增率略減0.4%

此外,列屬於「零售業」中的「食品、飲料及煙草業」,3月營業額達938億元,月增率12%、年增率略減0.4%,顯示在疫情期間,相關產品製造尚未因國際供應鏈的原料短缺影響、而能持續穩定供應,雖然外銷可能有些許受挫,但食品飲料為民生必須,在疫情期間受到囤貨風潮影響,藉由實體賣場和網路通路的銷售雙管齊下,營收衝擊不大。

統計處預估4月營業額恐持續下降 期望政策及檔期活動能減緩

統計處也針對廠商調查對4月的營運看法,計算出「動向指數」(編按:動向指數介於0與100之間,<50代表預期下滑,50代表中性持平,>50代表預期成長。)。按家數計算,批發業為37.8、零售業為36.2、餐飲業為23.8。按營業額計算,批發業為43.9、零售業為39.3、餐飲業為21.5,皆顯示業界對於4月份批發業、 零售業及餐飲業的營業額預估,都認為將較上月減少,且餐飲業都是預期中受創最深的產業。

最後,統計處預測,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全球蔓延,情況並不樂觀,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可能還會持續呈負成長,但目前已有部分業者做出相應策略,例如增加促銷活動、開發新產品、跨界合作等等,應可抵消部分減幅。此外,4月份因有清明連假、母親節檔期商機、網購及外送服務盛行,加上政府推出振興經濟措施等,都期望可以抵消部分的減幅。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疫情衝擊猶如站在「海嘯第一排」!觀光餐飲服務業除了坐以待斃,還能怎麼做?
疫情影響、觀光客不來了,各大商圈如何留住台灣人的心?
疫情越嚴重越離不開速食?美國速食店的人流為何反而逆勢成長?
參考資料
經濟部統計處,2020年3月批發、零售業及餐飲業動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