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各式油炸、咖啡製品共計20件,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提供選購原則供民眾參考。

整理=編輯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於2019年6月規劃專案,前往西式速食店、早餐店、咖啡店、傳統市場、超市賣場等處抽驗即食薯條、馬鈴薯餅乾、咖啡豆、咖啡粉、即溶咖啡、黑糖及油條等,共計抽驗20件產品,檢驗丙烯醯胺含量,結果均符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衛福部食藥署)發布之「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

食品於高溫加熱下,胺基酸與還原醣會進行梅納反應並賦予食品特殊風味及色澤,但同時會促使丙烯醯胺形成,此反應較常見於高溫油炸食品。衛福部食藥署2016年1月7日發布我國「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針對不同市售食品訂定丙烯醯胺指標值,提供食品業者管控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參考。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丙烯醯胺歸類為2A物質,表示對動物具有致癌性,但流行病學研究尚無法證明為人類致癌物。

北市衛生局呼籲食品製造業者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7條規定實施自主管理,參考衛福部食藥署之「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如下:
1、透過調整薯條、馬鈴薯餅乾的切片厚度、避免油炸顏色過深。
2、以少量分批加熱等方式降低丙烯醯胺生成。
3、當發現產品可能危害衛生安全時,立刻停止販售並啟動回收、通報衛生機關。

另外,北市衛生局提醒消費者減少食用高溫油炸食品,盡量以清蒸、水煮的烹調方式,同時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降低及分散丙烯醯胺可能對人體健康的風險。

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9。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搞懂到底什麼是「丙烯醯胺」,才不會害你什麼都不敢吃!
黑糖到底排毒還是有毒?致癌還不一定,先注意攝取量超標
咖啡中的丙烯醯胺是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