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糧署推動「大糧倉計畫」,輔導農友轉作雜糧作物,苗栗縣西湖鄉甘藷及白柚盛產,產銷班將農產製作成系列產品,並舉辦觀光體驗活動,鼓勵都市民眾到田間參與DIY食農教育。

整理=編輯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輔導苗栗地區農友轉作甘藷等雜糧作物,目前苗栗縣西湖鄉甘藷進入盛產期,也是大白柚登場的季節。西湖鄉農會於2018年11月10至11日在西湖鄉二湖村羅家伙房周邊農田舉辦「西湖甘藷節」,以輕鬆活潑歡樂的方式進行親子烤甘藷、挖甘藷,並展售白柚、甘藷農特產及其製品,展現農產品與在地文化結合的特色。

「大糧倉計畫」轉作雜糧 甘藷變身特色農產品
農糧署北區分署積極推動「大糧倉計畫」,輔導在地農友轉作甘藷等雜糧作物,並結合優質甘藷的生產及加工。2018年度更導入甘藷機械化栽培,辦理甘藷田間示範觀摩會,另補助設置新型冷藏設備,延長甘藷保鮮期,使民眾全年都能品嚐到新鮮甘藷。

農糧署北區分署指出,西湖鄉甘藷栽培面積30公頃,栽培品種為台農57號及台農66號為主,每年11月為主要產季,採收後西湖鄉農會則舉辦親子焢窯等親子活動,鼓勵消費者走向田間體驗田園樂。另外,雜糧產銷班將甘藷製成系列產品「冰薯」,以精選的台農57號、66號甘藷,經過嚴洗、烘烤到綿密鬆軟,再以零下20度急速冷凍,充份鎖住蜜汁的冰薯,甜味更佳,口感更好。除此之外,還有創意客家風的西湖甘藷湯圓、西湖甘藷筍包,以及獨家創意新吃法的黃金碰芋球,外皮為金黃色的QQ西湖甘藷,內餡是鬆軟的芋泥,二段式的豐富口感,2018年底將新推出甘藷鳳梨酥,提供想嚐鮮的民眾新選擇!

產銷班利用甘藷製作出各式食品,左上為冰薯、左下為西湖甘藷筍包、右上為甘藷球、右下為甘藷條。(圖片來源:農糧署提供)

白柚套袋減少藥物使用 DIY食農教育貼近土地
由於西湖日照充足、微酸性土壤且富含有機質,適合白柚生長,使當地生產的白柚品質優良、甜中帶酸。西湖鄉種植白柚歷史悠久,50到60年老欉眾多,近年許多白柚果園結合休閒旅遊逐漸轉型為觀光果園。2018年日照充足、少雨,有利白柚生長,加上果農重視栽培管理,在白柚中果期就套袋,以物理方式降低病蟲害干擾,可省去使用藥物的機會及用量,對消費者更有保障。想遠離塵囂及都市空汙的民眾,可以選擇到西湖鄉的白柚觀光果園,不但有白柚、甜柚等採果體驗活動,亦有柚皮清潔劑DIY,學習食農教育課程。

苗栗西湖白柚。(圖片來源:農糧署提供)

循環式有機農法 有機黃豆與雞共生
另外,農糧署北區分署亦輔導西湖鄉五湖社區成立「歡喜做有雞(機),作伙逗陣來」食農教育示範基地,目前有完整「循環式有機農法」。循環有機農法源自於日本,將禽畜廢棄物經處理後供給週遭農地所需的養分,而週遭農地所生產的農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又成為禽畜食料的一部分,成為零廢棄的循環系統。以西湖五湖社區為而言,從種植有機黃豆開始,利用黑水虻消化廚餘或廢棄的有機資源物,改良耕地土壤酸化問題,且黑水虻可作為雞飼料,進行有機雞養殖,形成循環有機農法。最後,再將農產用創意烹飪成套餐呈現,讓闔家大小一起參與從產地到餐桌,走一趟食尙農業輕旅行!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產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 支援在地產業
吃蟲蟲解決糧食危機!台灣團隊研發黑水虻蛋白
【食聞】農糧署推動轉種有機雜糧 研發雜糧飲品提高國產知名度

參考資料:
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日本自然農法與循環農法簡介
農委會台灣農業故事館:用吃解決農業剩餘物的幫手─黑水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