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雲門舞集選用了池上的稻田作為背景與靈感,來編創舞團40年慶的紀念。而為了提供最好的舞台,與農民進行縝密的合作協調,更改稻作的品種、插秧、割稻、採收時間,因為對於農家人來說「種稻」是很神聖的事,絕不能「損五穀」。

撰文=梁正賢(池上建興碾米廠第3代糧商)

美景的背後,不是一件隨便的事。

《稻禾》以池上為背景 演繹出稻米的生命循環

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的作品時常以台灣土地關懷為主題,當他來池上看到這裡有青蔥鬱綠山脈為背景,無任何一根電線桿的廣陌稻田景緻,就想以此地為背景與靈感,編創新的舞碼,做為2013年雲門舞集40年慶的紀念。他們親身來到這裡取材,記錄一株秧苗到成熟結穗的過程,了解稻米整個的生命循環,同時在編舞的過程裡,也把雲門舞集的舞者們都帶來池上體驗,親自參與割稻,感受土地滋養,最後創作出《稻禾》這齣作品。

稻米與藝術、浪漫與務實間的平衡

而我們身為在地人,要浪漫也要務實,必須有很細膩且周詳的計畫。當林老師提出構想,元月份敲定演出時間後,我們開始著手進行各項縝密的規畫與協調。

為了提供最好的舞台,從當年演出日期11月1日往回推算各項工作時程,要非常精準。在非收割期間把稻子割掉、毀掉去做表演,這不是用金錢賠償就能解決的,因為「種稻」對農家人而言是很神聖的事,絕不能「損五穀」,違背長期以來的職業倫理。舞台架設約需耗費7至10日,據此規畫二期稻作的插秧與割稻日期,品種選擇也得考慮。舞台區的稻田要比周圍提早收割,就得種植成熟時間較短的高雄145早熟品種,而且必須是第一批插秧的秧苗,插秧時間甚至要提早至7月12至15日左右。於是,我去找農民跟秧苗廠協調提早育苗,插秧後100日熟成收割,才趕得及10月下旬搭設舞台。另外由我們米廠提供農民烘乾費優惠、提高收購價格,促使農民全力配合。

完美演出靠多年計算與協調

之所以能精準掌握日期,是因為我們的栽培紀錄在當時已經累積將近20年,有完整的資訊可以提供參考執行。此外,整片稻田將近200公頃,分屬不同農民與米廠,必須協調請農民在演出結束後才能割稻,米廠在演出前不能收穀,如此才能保留完整稻田景觀。所以我再去找農會與另一家米廠、村長與農民,共同來協調。在舞台區那塊稻田要收割當天早上,我們與一群來協助割稻的農民及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到旁邊的土地公廟,每人手持一炷清香,祭拜土地祈求平安順利,接著農民們才開始分區割稻。

由於舞台搭設面積經過精密計算,不能用機器處理,只能仰賴農民以傳統人工方式,手持鐮刀彎腰割稻;完成後,全部的人一起在大樹下享用傳統的「割稻仔飯」。「秋收」不只為了表演,也成了我們藉此敬謝天地的儀式。

有鑒於前一年優人神鼓那場節目,突然吸引大量遊客湧入,產生不少問題,林懷民老師那年也在現場,為了隔年演出順利,為我們提出各項建議與改善方案。從免費活動改採門票收費,演出場地由林老師擇定,移到萬安村另一片更寬廣的場地。同時因應演出場次增加,需要更多志工協助場地布置、動線引導與秩序維護,我們幾乎是全村總動員,大小居民都來幫忙,演出前天天都在開會。由於他們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團體,對活動規畫非常專業,從舞台架設、進場動線、志工安排等各項細節,都有完整的人員培訓與規畫。

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從零開始,將志工培訓、維護秩序、交通動線如停車場與接駁車等交通大小事都納入考慮,我們自己後來能順利主辦各項活動,就是那時奠定的基礎。那段學習過程對我們池上的影響很大。

這些背後的細項瑣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深層思維,這與我們產地標章行之多年後,重視種稻品質、注意細節的習慣不謀而合。

我們不一定能做到絕對完美,不出任何差錯,但起碼能減少失誤,降低犯錯機率。

內容來源:《共擔池上》,圓神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靠區塊鏈技術 台東小農把池上米上架亞馬遜、送到梵蒂岡
花蓮的「天皇米」從哪來?揭開吉野1號米閃耀百年的秘密
放慢步調品嚐並了解食物!台東縣長饒慶鈴:食農教育正是慢經濟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