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永續農業與共好城市,透過農業局媒合學校與農漁場、輔導教案設計及場域轉型,讓學生與家長親身體驗在地食農文化,從茶園、蜂場到漁村,實踐食農教育,深化對土地、環境與在地產業的認同。

撰文=食力企劃

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永續農業與共好城市,結合農業局、教育局、衛生局及社會局等跨局處資源,以食農教育為核心策略,輔導農場建置符合教學需求的食農教育場域,並與校園對接,帶領師生至田間實地學習;規劃多元課程與展覽,結合在地特色作為教學素材,並透過惜食分享網串聯餐飲業、學校與社福團體,將過剩的食材分享再利用;培訓種子教師並輔導申請農業部專業人員證照,強化地方師資,藉此提升市民對食物來源、農業生產及土地永續的認知,實踐永續與共好的理念。

透過媒合學校與農場、輔導場域教案設計與製作等,讓學生與家長透過參訪與體驗感受食物與土地的連結,認同在地農漁業與環境保護等。從山林茶園到沿海漁村,透過世芳有機茶、蜂樺蜂蜜與蹦火漁業三個特色場域的體驗設計,讓我們看見食農教育如何落地紮根,也看見政策與地方共創的力量。

從一片茶園,學習與土地共生、水源共好

坐落於坪林山區、位於翡翠水庫上游水源保護區的「世芳有機茶園」,擁有超過百年的茶業歷史,由三代經營延續至今。二代主人因認同認同友善環境與健康安全的理念,決定轉型有機耕作;第三代李若嘉與丈夫陳錠鋐接手後,更希望透過設計完整的採茶、製茶與茶食 DIY 體驗課程,讓民眾親自參與,進而理解「喝好茶」不只是健康選擇,更是守護土地與水源的重要行動。

李若嘉分享,新北市農業局不僅提供經費申請協助教案製作,也補助場域空間與硬體更新,並協助進行宣傳與推廣,讓更多學校與團體走進茶園。她感性地提到,許多學員體驗過後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帶著親友回訪,「這些回饋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也是推動下去的動力。」

坐落於坪林山區水源保護區的「世芳有機茶園」,以有機耕作茶葉,並透過採茶、製茶與茶食 DIY 體驗課程,讓民眾理解「喝好茶」不只是健康選擇,更是守護土地與水源的重要行動。(圖片來源: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親近而不害怕,從蜂蜜連結生態關心

位於三峽的「蜂樺蜂蜜」,由第三代傳人陳冠樺承接經營。在全球積極投入蜜蜂保育與生態恢復的浪潮中,他看見蜂業的教育價值,進而規劃了多元的食農體驗課程。從帶領民眾認識蜜蜂的生活與蜂農的日常,到DIY蜂蠟護唇膏與蜂蜜漬水果,讓大家在親手實作中,重新認識這些微小生物與我們的環境密不可分。

蜂樺蜂蜜第三代傳人陳冠樺規劃了多元的食農體驗課程,帶領民眾DIY蜂蠟護唇膏與蜂蜜漬水果,讓大家重新認識蜜蜂與環境密不可分。(圖片來源: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在新北市農業局的輔導與推廣下,不少親子與團體慕名而來。陳冠樺指出,很多人原本對蜜蜂存有畏懼,但在體驗過程中了解到蜜蜂其實不會主動攻擊人,並且是維持自然生態的重要角色,也因此開始支持在地蜂產品。「大家也才知道,原來養蜂是跟著花季全台搬遷,真的不容易。」

陳冠樺帶領慕名而來的親子與團體認識蜜蜂的生活與蜂農的日常。(圖片來源: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一場海上導覽,說的是百年文化與地方認同

位於金山磺港的「蹦火漁業」,是目前全台僅存仍運作的蹦火漁法,利用電石加水產生乙炔氣體瞬間點燃火炬,吸引趨光性的青鱗魚的傳統漁法。目前全臺僅存2艘磺火船,「富吉268號」蹦火漁船的船主簡士凱,原本經營是為了供應養殖漁業作為飼料在Discovery報導後,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與觀光客前來,他們關注到透過食農體驗不僅能保留傳統文化也能協助當地社區發展。

每年 5–9 月間,蹦火漁業會結合漁村走讀、古道與廟宇導覽、漁業活動等,設計成一整套的文化體驗。簡士凱感謝新北市農業局漁業處提供充足的導覽人員培訓資源,讓更多當地居民也能投入傳承的行列。「不只來看一場蹦火,更是聽見一段在地故事。」希望更多人因此與這片海岸產生連結,理解文化的價值,也理解永續的必要。

位於金山磺港的「蹦火漁業」,是目前全台僅存仍運作的蹦火漁法,利用電石加水產生乙炔氣體瞬間點燃火炬,吸引趨光性的青鱗魚的傳統漁法。(圖片來源: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共好願景下,讓教育紮根土地與生活

食農教育的推動,不僅是學生與農場的一次相遇,更是一次對土地與生活的重新認識。在新北市農業局的整合與推動下,讓地方農漁場域有機會轉型、被看見,也讓市民從實地體驗中學習感受,理解食物從哪裡來、我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期待有更多師長帶著孩子們一同感受在地食農體驗的魅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芬蘭最新的食育推廣怎麼做?模擬商業活動如何培養孩子的永續飲食觀念?
永續像一張四腳桌!從食農教育到餐桌行動 我們每天都有三次改變世界的機會
原來種菜並不難!農夫老師如何引導家長打造家庭菜園讓親子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