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物擺設對兒童的食慾有很大的影響。灃食教育基金會和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共同創造出一款可組裝的動態健康餐盤,讓孩子們能愛上午餐時光,並從中培養生活美感。

撰文=編輯部

你常為了孩子不愛吃飯而困擾嗎?家中有小孩的家長應該都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心有戚戚焉,每餐都在苦思解決的辦法。然而,美國康乃爾大學一份關於食物擺放的研究,或許能給我們一點不同的思考方向。

食物擺放方式不同 直接影響孩童食慾

康乃爾大學的研究指出,兒童和成年人所偏好的食物擺放,具有相當大的差異。在孩子看來,具有7種不同食材和6種不同顏色的餐點,是最具吸引力的食物擺設;而大人們偏好的少得多,僅有3種食材和3種顏色就能感到愉悅。換句話說,孩子們喜歡看到他們的餐盤裡色彩繽紛、種類豐富,才會覺得想吃、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孩童也喜歡主菜越靠近自己越好,以及具有設計感的擺設,例如將盤裡的豌豆排成一道笑容。

目前市面上的兒童餐盒,大都只劃分為3個區塊。也就是說,這只是依照成年人的思考,而不是真正使用者-孩童的偏好去設計的。那到底什麼樣的餐盒才適合孩童呢?「日式便當盒會更符合我們的研究,因為它們顯然有更多的分隔。」康乃爾研究的共同作者Kevin Kniffin表示。

美學教育從生活開始 謝榮雅打造動態餐盤

致力推動飲食教育的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簡稱:灃食教育基金會)發起「營養5餐」改造計畫,其中的一個重點便是「食器改造」。

受邀參與計畫的「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設計師就表示,之前在日本近距離觀察日本小學校的營養午餐時發現,對他們來說,營養午餐是生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只是食的教育,更是美學教育。

因此,與其參觀博物館、美術館,不如在生活中就培養學生一些基礎的美學觀念。餐盤是日常必用的重要器具,因此從這點下手是非常貼切的。現在台灣的校園午餐,學童除了要多帶一個碗用來喝湯之外,通常只帶一個餐盤或大碗,將所有飯菜全部混合裝在一起。這樣一來,除了很難真正地享受到食物的原味,食物的擺放也十分缺乏美感,看起來混雜在一起的食物,也會影響食慾。更別提,學童還需要將餐具帶回家清洗,如果密封性不足,也會有滲漏的問題。

為了解決現況 改造餐盤一定要兼具機能性

為了創造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餐盤,謝榮雅從以下幾點進行思考。

1、密封性:為了避免餐盤在帶回家清洗的途中,產生湯汁滲漏的問題,餐盤需要能完全密封。

2、攜帶便利:餐盤是日常用品,因此體積不能太大,否則學生會攜帶不便。

3、易於打菜:要能將菜順利地盛裝入餐盤,而不在打菜的過程中漏出,因此也不能太小。

4、容量精確:每一格餐盒的容量都需要特別設計,才能符合學童每日午餐所需的營養比例。為了達到這部分完全的精確,謝榮雅前前後後修改了2、3個月才完全確認。

謝榮雅設計的動態餐盤具有強烈的機能性,方便學童日常使用(圖片來源=灃食教育基金會)

食器融入生活美學 讓用餐也是一種享受

「我認為生活的美學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淺移默化,一點一滴地去感染,所以我認為餐盤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謝榮雅說。作為美學教育的一環,餐盤不僅要好用實用,還要好看。抱持這樣的理念,他採用了完全不同以往的作法-正方形餐盤。

謝榮雅表示,將餐盤設計成正方形,是希望讓享用營養午餐這件事能擁有全新的面貌。因為現在市售的便當盒、甚至是自助餐的餐盒,都是長方形居多,看到長方形餐盒,就容易想像到這類型大量製備餐點的滋味。為了從這樣的想像中跳脫出來,謝榮雅將整個餐盤設計為精準的正方形,就算是其中一個小餐盒是長方形,但它也是由兩個正方形所組合而成,比例精準、一毫不差。

餐盒設計為精準的正方形,跳脫以往的用餐想像(圖片來源=灃食教育基金會)

從使用者角度思考 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Kevin Kniffin在研究中討論關於餐盤擺放問題時,曾提到:「簡單來說,我們不應該認為兒童對世界的看法和我們一樣。」過往的餐盤設計,常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下手,以「大人」方便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並沒有真正思考孩子的需求與喜好,也因此難以碰觸問題核心。

這次灃食教育基金會和謝榮雅所共同打造的餐盤,就是希望能真正站在孩童的角度看事情,才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營養午餐的難題,讓台灣的學生們都能吃得健康又開心。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大挑戰! 怎麼設計菜單引發孩子興趣、愛上吃飯?
食育不只透過教材 還必須創造引發學習興趣的場域
餐桌上的科技產品:智能餐盤搭配遊戲,讓熊孩子也愛吃蔬菜!

參考資料:
Kids prefer lots of choices and colors on their 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