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傳統茶道歷史悠久,繁瑣步驟背後蘊藏深厚的待客精神,涵蓋收集炭火、燒水、沖茶等程序。一整套繁複高雅的儀式及傳遞接受茶碗的行為;從頭到尾可能要花上幾個小時,且光是泡茶就能耗去1個多小時。

撰文=艾倫.麥法蘭(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榮譽教授、英國科學院與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

說來神奇,為何茶的勢力版圖能拓展得如此迅速,征服性質完全不同的文化呢?主因在於它的製作和飲用方式。大部分的飲料在製作完畢後會盛裝起來,之後要喝時再直接從瓶罐、桶甕裡倒出來。這個動作很簡單、花不了幾秒時間,但難以趁著替客人調製飲料時進行太多互動,亦沒有什麼點綴或社交儀式。可以從「傳遞波特酒」、開瓶之類的慣例看出人都有創造儀式感的欲望。然而,泡茶本身就是個精緻的儀式。

日本茶道程序精細 全部流程可能花上數小時

歷史學家認為,日本知名的茶道展現出飲食的高度儀式化。一名美國學者愛德華・摩斯(Edward Morse)在1870年代訪日,瞥見日本傳統茶會的一小段光景:「簡單來說,茶會是主人邀請4名客人,在他們面前以特定程序泡好茶,將茶碗傳遞給客人。」摩斯接著描述茶會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道具:

首先,將茶葉磨成最細緻的粉末……每次都是在茶會前磨出新鮮粉末,通常裝在小陶罐裡,或是鑲嵌象牙的漆器罐子—這就是整套器材中的「茶入」。有時也會用上漆器盒子來收納。茶會中使用的重要道具包括用陶土製作的「風爐」(或是地板上的凹穴,裡頭填入灰,再放上炭)、用來煮水的鐵壺、纖細的竹製水杓、盛裝清水的闊口陶甕(鐵壺裡的水不夠就從這邊補)、泡茶的茶碗、舀出茶粉的竹製小匙、竹製攪拌器(形似打蛋器,淋上熱水的茶粉要用這個工具迅速攪拌)、方形絲巾(用來擦拭陶甕跟小匙)、放鐵壺蓋子的墊子(材質可能是陶、銅、竹節)、淺淺的容器(用來盛裝沖洗過茶碗的水)、以鷹隼之類大型鳥類的3根羽毛製作的刷子(用來撢去火爐邊緣的灰)。最後是1個小籃子(裝著備用火炭和一雙撥動炭火的「火箸」)2個相連的金屬圈(用來提起鐵壺)、1張圓墊(用來放置鐵壺),以及裝著零碎香木的小盒(點火焚燒會散發獨特香氣)。

一整套繁複高雅的儀式步驟圍繞著這些用具,以及傳遞接受茶碗的行為;從頭到尾可能要花上幾個小時,光是泡茶就能耗去1個多小時。摩斯這樣形容:「除了火爐跟鐵壺,所有用具都由主人鎮重地帶進來依序擺放,位置可能因流派而異。泡茶過程中,每一個動作都必須精確而慎重。」

細瑣儀式背後有其深意 除了技術之外需要心神專注

光是主人端茶給客人的舉動就如此大費周章,不可思議。「對茶道一無所知的人會覺得這是意想不到的奇詭儀式。其中有許多環節看起來毫無用途……」然而,一旦深入探索,就能漸漸理解整套複雜的儀式、體會背後的深意。摩斯繼續寫道:

我上過好幾堂茶道課,發現除了少數例外,這套儀式可說是渾然天成,不須費力;參加茶會的客人起初或許有些拘謹,到最後都能放鬆下來。用具擺放位置、操作順序、泡茶動作,全都無比自然且輕鬆。輕輕擦拭陶甕、清洗茶碗後迅速將碗口抹乾淨、攪拌器在茶碗邊緣刷出細碎聲響⋯⋯還有其他正式而奇異的步驟。不過呢,我們國度的正式餐會上,每一把餐具都有特定的使用時機,第1次參與的日本人想必也覺得同等地陌生費解吧。

茶的特別之處,在於簡約的沖泡方式和背後蘊藏的精神,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在17世紀早期將其彙整,串連成完整的優雅儀式。茶道涵蓋了收集炭火、燒水、沖茶、待客等。單純的設備加上單純的舉動,但也需要專注與技術。從等待水滾的時間到沖泡的程序,其中充滿讓人揮灑創意品味、令旁人驚豔的空間,賦予泡茶深奧的美感價值。

內容來源:《綠金.茶葉文明史》,積木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成為茶道人永遠的第一課!用車輪式泡茶練習法泡好一壺茶
▶不能用微波爐加熱開水泡茶?英國人為什麼這麼堅持?
▶怎麼樣才叫做「泡好」茶?讓每一道茶都泡出當時茶葉最佳狀況的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