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灣開拓帶動起高雄旗山地區的製冰業興起,大量農業移工更促成民間冰棒產業的蓬勃發展,繼枝仔冰城後眾多冰店林立,為台灣冰品歷史寫下輝煌的一頁。

撰文=台青蕉(一群熱愛旗山與香蕉產業的青年志工,協助推廣旗山文化及生態)

旗山在日治時代逐漸興起,日本人多利用旗山當據點,深入前往高雄山區運送物資與開墾荒地,製冰代表食物保存的後援,當台灣成為日本皇軍的南進基地,各地製冰業就紛紛展開。製冰需要電力,1908年美濃竹子門發電廠開始運轉,1914年開始提供穩定的電力到旗山地區。

製冰產業與生活息息相關

除了糧食相關,日本人追求落葉歸根的習性,也是製冰廠設立的原因。說來可怕,但每次聽旗山老人家說,日本人在台灣過世,大體以冰塊冷凍在旗山太平寺助念後,過了太平橋,到旗山火車站送到港口,再回到日本安葬的過程,完全可以感受那個年代對於製冰產業的各種需求。

枝仔冰城帶動台灣吃冰風潮

一項以枝仔冰為名的產業就在此時誕生。大正9年至昭和6年(1920至1931年),大量的甘蔗、香蕉移工持續湧入,10年內旗山的人口快速增加近5千人,長工務農要備足涼水,旗山民間消費的冰品速度加倍。

1926年,鄭城就以銷售枝仔冰,推動了他的冰品王國。他用旗山糖廠的砂糖煮水後,利用粗鹽和冰塊將裝在小鉛盒內的糖水結凍,在路邊騎著鐵馬兜售。這種移動式的冰品,讓人們可以在不同角落享受冰品,而後冰棒產業在台迅速掀起旋風,寫下了台灣冰棒歷史。

冰果室成為熱門職業

從枝仔冰城後,全旗山開始流行冰品風,旗山仕紳吳見草、街長陳順和等人看到冰品的商機和需求,在枝仔冰城開業的2年後,也紛紛加入冰品大戰,成立旗山製冰公司,也就是旗山製冰廠,此後冰果室產業就如雨後春筍般在旗山擴散,「第一醫生,第二賣冰」的諺語也快速流傳開來。

這種邊走邊吃冰的習慣,有人說和平埔族逐水草而居的習俗有關。移動式吃法的特殊文化,是遊客走在旗山人聲鼎沸的「本通」老街街道,望著老建築的美麗時,不可不體驗的樂趣。

內容來源=《小鎮專門店:跟著旗山的27道職人風景,來一趟台灣古早味的紙上行旅》,果力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沒有製冰機的年代 宋朝冷飲店冰茶雪糕樣樣有
小店怎麼殺出重圍?「春美冰菓室」用精緻傳統冰品帶動話題與買氣
你吃的叭噗冰,秘訣在用澱粉勾芡這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