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撰的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內容包含了生活與飲食的題材,有越南語、泰語、印尼語、柬埔寨語、緬甸語、馬來語、菲律賓語共7種語言,並有發音教學,將新住民語言文化融入小學課程當中,也培養許多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邀請有志教學的新住民參與,不僅促進文化交流,也將透過語言讓學童了解東南亞文化,提升國際觀!

撰文=食力企劃

隨著國際間往來更趨頻繁,文化交流已不再受國界阻隔。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2019年臺灣新住民人口數約為55. 7萬人,在全國人口約2,360萬人中新住民占比已達2.4%,對臺灣來說,新住民已是社會重要的存在,新住民的文化亦同。

臺灣本土文化與新住民家鄉文化有許多不同,而飲食文化是其中最先融合交會的。街頭小巷林立的南洋料理小吃、異國料理餐館,早已抓緊了所有臺灣人的味蕾與心。在品嚐南洋料理時,試著以新住民家鄉語言開啟更深的文化交流,則能讓飲食體驗與內涵更上一層樓

新北市編撰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讓國際文化零距離

新北市政府為教育部所編撰的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內容皆包含了生活與飲食的題材,有越南語、泰語、印尼語、柬埔寨語、緬甸語、馬來語、菲律賓語共7種語言,並有發音教學,透過課程能對新住民的家鄉語言、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教材可在「新住民子女教育資訊網」的教材專區中閱覽。

同時,為提升文化交流效果,新北市政府除了補助各級學校開設新住民語文課程,也持續培訓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邀請有志教學的新住民參與,並率全國之先成立共備社群,累積豐富教案,共同在課程中傳遞最道地的語言與文化。目前新北市已培育逾400多名教學支援人員,在課程中零距離地交流家鄉語言與文化。


第一屆共備社群期末發表會上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與共備社群一同製作湯圓。(圖片來源: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怎麼用原文說東南亞經典菜名?課程教你說,更帶領你探索文化脈絡

飲食文化不單只是個人或群眾對味道的喜好,而是受到氣候、風土、自然資源與人文歷史的影響。例如氣候與歷史條件讓東南亞各國皆以稻米為主食,但飲食風俗則大有不同:越南以米製成米紙包覆春捲、泰式炒麵則拌炒米製粿條、柬埔寨的綠咖哩米線、馬來西亞的椰漿飯、菲律賓的滷肉配白飯、柬埔寨的烤魚乾配飯等,同樣是米食,卻有著萬千樣貌,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則盡收其中。

在使用教材學習語言的過程,更能親自感受文化的互相影響。例如泰國的河粉湯,發音即與臺灣閩南語的「粿條」十分相似,可藉此回溯其歷史淵源。語言是追尋料理演進的線索,料理則是文化深度融合的成果,在飲食之外搭配東南亞語言的學習,不只更豐富我們對於國際飲食的理解,還能增進自己多國語言的實力,一舉數得。

了解新住民的語言,不只為飲食生活增添樂趣,更打開自己的國際視野,促進同處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彼此交流。教育部與新北市政府攜手合作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能輕鬆學習東南亞的語言,更讓新住民也能成為教學支援人員,一起將豐富多元文化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感受多元文化豐富的內涵。

【本文由新北市政府專案委託製作】【新北市政府廣告】

延伸閱讀:
新北校園午餐融入新住民文化!侯友宜領頭跟校廚一起學習東南亞料理
【高琹雯專欄】融合越南、法國、中華飲食文化!獨有風情的胡志明市
精緻多元、接軌國際的新式泰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