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傳統點心的名稱更迭與不同種類,與當時歷史有淵源,從果實到和菓子的變遷,也能看出不同時代對於點心的要求與想像。

撰文=青木直己(學習院大學、東洋大學兼任講師,NHK大河劇飲食文化考證工作)

和菓子是為了與西方的洋菓子加以區別,在戰後才有的名稱。在江戶時代以前,日本人僅稱之為「菓子」。

樹果或水果是和菓子的起源,現代的水果被稱為「水菓子」,就是從古代留存的名稱。在繩文時代末期至彌生時代,當中國的稻作文化傳入日本後,手工製作的餅與糰子陸續登場。這些食物原本是祭拜神明的供品,以祈求農作物豐收,但如同奈良時代正倉院文書所記載的「紅豆餅」、「大豆餅」,餅與糰子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零食點心。

受到唐菓子、南蠻菓子等外來影響 和菓子型態不斷轉變

這類古代的原始和菓子,其實深受唐菓子或點心(在早餐與晚餐時段之間食用的零食或小點)、南蠻菓子等外來食物的影響。

在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的唐菓子,是以米粉或大豆等粉類揉捏成麵糰,再將麵糰油炸製作而成。到了現代,神社在舉辦祭典時也會供奉餢飳饅頭;在江戶時代,索餅則是七夕儀式的食物之一。

砂糖在室町時代進入日本 影響日本飲食文化變革

接著到了鎌倉、室町時代,禪僧從中國傳入現今饅頭與羊羹的原型點心。在室町時代,從葡萄牙等國家傳入以當時相當珍貴的砂糖製成的金平糖、有平糖、卡斯特拉等點心,這些點心使用了當時日本人不太容易吃到的雞蛋,為日本的飲食文化帶來重大的變革。

之後進入江戶這個太平的時代,日本的菓子文化也開花結果。在17世紀後半時期,誕生了許多優美造型或菓銘的上等菓子,在京都集大成,並普及至江戶與全國各地。此外,在18世紀後半時期,隨著日本國產砂糖的普及,和菓子店的數量逐漸增加,平民也終能輕鬆享用這些美味的和菓子。

從「果實」到「和菓子」的變遷

繩文時代:吃栗子、柿子、五葉木通等天然的樹木果實。

やき栗。(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柿。(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彌生時代:從中國傳入稻作文化,人們製作餅或糰子祭拜神明,祈求農作物豐收。

索餅。(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奈良時代:唐僧鑑真和尚從中國引進砂糖,遣唐使也傳入唐菓子。

椿餅。(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平安時代:在年間儀式或婚喪喜慶等場合,開始有吃餅的習俗。

饅頭。(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夜の梅。(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鎌倉、室町時代:禪宗僧侶從中國傳入饅頭及羊羹等點心。

室町時代:透過日本與中國明朝的貿易往來,引進砂糖。
從歐洲傳入南蠻菓子。

カステラ。(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安土桃山時代:千利休是茶道的集大成者,茶會上的茶菓子陸續發展。

金平糖。(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江戶時代:
1、在元祿年間(1688〜1704年),京都的和菓子店製作添加白砂糖的「上菓子」。
2、參考自然風物或古典文學,開始替和菓子取菓銘。
3、在18世紀後期,國產砂糖普及。
4、18世紀時,誕生了使用寒天製成的練羊羹。
5、文化、文政年間(1804〜1830年),江戶的大福及櫻餅名產菓子普及,和菓子成為平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桜餅。 (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明治時代:從各國傳入各種「西洋菓子」,為了與洋菓子區別,日本在地生產的點心被稱為「日本菓子」或「和菓子」。

立春大福。(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和菓子相關用語集:

紅豆(あずき):豆科植物,種子是和菓子內餡的原料之一。大顆的紅豆叫做大納言,由於大納言的特色是表皮耐煮不易破裂,就像是古代宮廷中不會受到切腹處罰的大納言高官,因而得名。

揚物(あげもの):油炸麵糰製成的點心。

甘葛(あまずら):古代的甜味料,以常春藤等樹液熬煮而成。

飴物(あめもの):以砂糖製成的點心。

鶯餡(うぐいすあん):以豌豆製成的綠色餡料。

打物(うちもの):將材料倒入模具中定形製作而成的點心。

岡物(おかもの):沒有經過熱加工,組合各種材料製作而成的點心。

押物(おしもの):將材料放入模具中壓實製作而成的點心。

掛物(かけもの):淋上糖蜜的點心。

寒天(かんてん):將石花菜煮汁冷凍與乾燥製成的凍狀物。

寒梅粉(かんばいこ):將蒸熟的糯米炒乾磨成粉,也被稱為微塵粉。

黃豆粉(きなこ):將黃豆炒至變色後再磨成粉狀。

京菓子(きょうがし):在京都集大成的和菓子總稱,於江戶時代後期,上菓子被稱為京菓子(《皇都午睡》)。

金團(きんとん):在球餡表面撒上絲狀餡料的點心。

葛粉(くずこ):從葛根萃取澱粉後乾燥製成,奈良縣的吉野葛特別有名。

黑砂糖(くろざとう):將甘蔗榨汁熬煮後製成的砂糖,也被稱為黑糖。

紅豆泥餡(こしあん):將紅豆去皮後製成的餡料,也被稱為練餡。

粉無(こなし):內餡加入麵粉等材料蒸製而成。

麵粉(こむぎこ):將小麥磨成粉,依據蛋白質含量分為高筋、中筋、低筋麵粉,製作和菓子主要使用的是低筋麵粉。

棹物(さおもの):細長棒狀的點心。

粗目糖(ざらめとう):顆粒結晶較大的高純度砂糖,還有無色透明的白粗糖、加入焦糖上色的中粗糖等。

粢(しとぎ):將米磨成粉,再加水揉捏成糰。作為祭拜神明的供品。

上菓子(じょうがし):上等的和菓子,或是進貢給皇宮及幕府的點心。

上白糖(じょうはくとう):上等的白砂糖。

薯蕷(じょうよ):圓山藥或大和山藥等山藥。

白玉粉(しらたまこ):將糯米浸泡一夜後瀝乾,再一邊加水混合磨打,脫水後將麵糰碾碎,最後經過晾乾製成的粉類。早期製作白玉粉時,會在嚴寒時期將糯米泡在清水裡,因而又有寒晒粉的別稱。

白小豆(しろあずき):紅豆品種之一,種子是白色而得名。又叫做泡泡豆。

白餡(しろあん):以白小豆或四季豆製成的內餡,本書又稱白豆沙餡。

新粉(しんこ):以生梗米磨成的米粉,顆粒較細的稱為上新粉或上用粉。

毛豆泥餡(ずんだあん):將煮熟的毛豆磨成泥。

內容來源:《和菓子絕美圖鑑:歲時物語‧生活節慶‧文化解謎,350+日本尋味事典》,PCuSER電腦人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年輪蛋糕不同的切法有不同的口感?扇形切片竟然不是最美味的吃法?
▶日本經典和菓子「羊羹」沒有羊 究竟「羊」在哪裡?
▶日本婚禮不送喜餅送什麼?各式鮮豔和菓子 替大喜之日增添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