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可樂餅源自於法國御廚寫下的食譜,明治時代與炸肉餅一起傳入日本,這道馬鈴薯料理的普及,能預防腳氣病,又富含維生素B1,隨著時間演變,可樂餅逐漸變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洋食。

撰文=青木百合子(鄉土料理研究家)

在日本落地生根的眾多洋食之中,又以可樂餅為知名家常菜的代表,目前仍在營業的醬菜店「CYOUSHI屋」於1927年在東京的東銀座開店,使用街上肉店販賣的豬油,炸出日本史上最早的可樂餅。站在肉店的立場,這麼做還能出清賣剩的肉和豬油,一舉兩得,自然積極販售,可樂餅因而在全國各地傳開。肉店賣的現炸可樂餅既便宜又美味,味道令人懷念,長年以來深受日本國民喜愛。

「CYOUSHI 屋」的元祖可樂餅(右)和熱狗麵包夾可樂餅(左)(圖片來源:健行提供)

可樂餅源自於法國,明治時代才傳入日本

可樂餅最早是由17世紀法皇路易十四的御廚寫下的食譜,與推測誕生於18世紀的法國料理「炸肉餅(croquette)」一起傳入日本,演變成在地化的獨特美食,語源來自法語酥脆(croquer)的狀聲詞。法國的炸肉餅最初是將剩餘的燉肉重新烹調,加入法式基本醬料,用鮮奶、奶油和小麥粉做的白醬,當作內餡炸成的料理。這在日本叫奶油可樂餅,在明治時代隨同西洋料理一起傳入日本。

馬鈴薯料理會普及,與能預防腳氣病有關

炸肉餅在歐洲各地廣為流傳,也一併傳入曾是英法殖民地的亞洲地區,現在更以日本為首,風行用搗碎的馬鈴薯做的內餡。馬鈴薯在寒帶地區和貧脊的土地也能順利栽種,一年多次收成,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能夠預防腳氣病,因而被廣泛運用在料理上。這是馬鈴薯料理普及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明治時代以前,日本海軍出航時,長年飽受腳氣病所苦,因此仿效英國海軍吃起馬鈴薯做的可樂餅。

可樂餅已演變成日本在地化美食

將餡料沾上麵包粉,揉成圓形或圓柱狀,是可樂餅與炸肉餅的共同之處,但現在國外已把可樂餅視為日本獨創的「korokke」,和炸肉餅被分類為完全不同的食物。首先,法國顆粒細緻的麵包粉和日本的麵包粉(外國人稱之為panko)口感截然不同。再者,炸肉餅雖然叫炸肉餅,但在歐洲常常不採油炸,而是直接放入烤箱烤。此外,日本配的是烏醋醬,外國則習慣搭配塔塔醬或番茄醬吃。

內容來源=《日本的洋食:從洋食解開日本飲食文化之謎》,健行出版

延伸閱讀

剩菜別急著丟!用小巧思改造讓馬鈴薯燉肉變身可樂餅

日本料理中經典的天麩羅原來來自葡萄牙!近5百年前傳入日本!

世界4大糧食作物:馬鈴薯的種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