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到餐廳吃飯,如果你還看見服務生為每一道菜講解得口沫橫飛,那無疑是餐飲舊世界裡過時的場景。消費者該如何更新認知、懂得使用餐飲科技,才能繼續當個享受美食的「insi」(insider內行的)?

到餐廳吃飯,如果你還看見服務生為每一道菜講解得口沫橫飛,那無疑是餐飲舊世界裡過時的場景。現在有安靜又即時的小平板可代勞,菜單的動畫比人聲的複誦有趣,而且人力可以更有效地發揮。

2012年,星巴克為了增加服務的個性化與人情味,開始把消費者的名字寫在咖啡杯上,從此帶動「點名」風潮。然而,今日愈來愈多的咖啡館或快餐店提供網路預訂和預付服務,顧客收到「完成」的簡訊後走進店裡秀出手機上的訂單,就能馬上取走咖啡或午餐。

食品科技領域有大筆熱錢持續投入!

消費者心理一直在變,並非每個人都想讓其他陌生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何況順手牽羊在所難免。高速的生活使人人都想省時、省錢、有效無誤,而高科技似乎就是我們的救星!

據美國數據公司PitchBook的發現,過去10年美國的食品科技企業一直有穩定的資金投入,市場投資額從2008年的6,000萬美金成長至2017年的15億美金,預期高科技的滲透與影響力將在今年爆發。來看看有哪些功能可以成為你經營的思考跳板,或者幫助你聰明消費吧!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

韓劇《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中的AR技術將成為現實。消費者喝完飲料時,AR科技就會即時認知並通報服務生續杯。此外,利用手機或店內的平板電腦進行每道菜的3D導覽,可減少顧客與服務生來回問答的時間消耗,以及出菜錯誤的機率。以結果來說,即減少食物浪費,提高翻桌率。

AI人工智能

線上訂餐節節攀升,「人味」正在褪色,機器人成為助理,客服是一場全新的遊戲——這是餐飲界必須經歷的成長痛。千禧世代把數位體驗當作「應該」,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普及將接手過去的「問答題」,尤其面對攸關人命的食材過敏問題,準確度比人情味的服務更重要;如尋找符合顧客飲食條件的無乳糖、無堅果或無麩質菜餚。程式化的聊天機器人可透過臉書即時通處理訂單,以一致化的水準辦理訂位或提供侍酒的建議;消費者無需打電話訂位、費力召喚和等待服務生、或者排隊等結賬。

自助點餐與付帳機台

預期速食店在2019年將大量走向「自助式」,設立更多點餐與付帳合一的觸控螢幕,藉此縮短等待時間,加快消費者的動線與用餐,打造準確、快速與無障礙的消費經驗。另一方面,桌上型點餐小平板或手機APP也將變得普及,有利於補充人工的不足和追加銷售。若利用雲端控管系統,還能進行一次多店、低阻礙的大量更新。有了自助點餐付帳機制,消費者的指尖就掌控全部的自由與責任,店家可集中人力在備餐和機器無法取代的服務上。

臉部辨識系統

結合攝影機與生物辨識軟體,從點餐、用餐服務、到上菜各方面,減少消費者的摩擦及等候時間。顧客在門口點餐後,攝影機就會追蹤顧客的動線到指定的座位,確保上菜的正確性及節奏適中。也許你認為是噱頭,但是換個角度,其實是不用讓一位經理記住所有老顧客常點的菜,改由系統自動記取。

行車訂餐系統

世界最大的比薩連鎖品牌達美樂於2019年3月25日發布新聞,與汽車內嵌商務平台Xevo聯手研發的AnyWare比薩訂購APP將於4月正式上路,讓消費者在等待孩子上完鋼琴課的期間或回家途中輕鬆使用車內觸控板訂餐。登入APP後,選擇分店和「輕鬆點」(Easy Order,已輸入信用卡和地址)或最近的訂單,再以Domino Tracker®進行出爐到送餐的全程追蹤,方便顧客通知家人比薩何時送達。

NO-SHOW奧客名單+插隊APP

訂位不出席者對餐廳的影響不止於營業額,還會產生形象與員工配置的問題。線上訂位平台OpenTable推出「Book Responsibly」(守信訂位)機制,事前會自動寄出訂位的提醒,若在12個月內訂位未出席達4次者則會被列入停止使用名單,排除於網站與APP之外。這時候餐廳可能需要一套「B計劃」消化空桌子——微定位推播技術(beacon),立即把「插隊」或出清優惠的簡訊寄到方圓內的消費者手機裡,以減少營業額的損失。

首次拜訪日本的遊客當中,一定有人不知道某些餐廳需在自動販賣機購買「餐券」,才能憑券入內用餐,或者不曉得旋轉壽司的空盤需投入回收孔進行自動記帳,這都是過去常聽說的「餐飲科技文化衝擊」。隨著世代交替,愈來愈多消費者只關心「服務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毫無干擾地完成想做的事,業者必須滿足這層心理來讓客人滿意。相對地,消費者更新認知、懂得使用餐飲科技,才能繼續當個享受美食的「insi」(insider內行的)。

延伸閱讀
科技大躍進!人工智慧結帳各顯神通
10倍速時代! 日本麒麟啤酒引用AI科技省下90%商品盤點時間
大數據不止增農產、還能讓世界冠軍幫你沖咖啡!未來AI智能科技開創新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