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漁業養殖業者可以不需24小時戒備、半夜提心吊膽,即使在同區域擁有多個漁場、漁塭,智慧監控設備隨時回傳資訊手機通知,觀測池內魚蝦活動與水質狀況,當有異常,手機按一按就能調整水況。


採訪·撰文=張語屏

陳泓碩在2019年便將位在嘉義縣義竹鄉及布袋鄉的「台灣寶蝦生態養殖漁場」,分別都搭建了完整的環境監控設備、戰情室與微氣象站。在2022年3月9日在漁場舉辦觀摩會舞台上說明前,因一旁幾個養殖池的水車轉動聲較大,他立即拿出手機一次將多個水車關閉,養殖池立即安靜下來,顯示省時又便利的科技應用。

陳泓碩拿出手機,便將漁場中特定的養蝦池中的水車關閉,既省時也省力,不需再特別走到戶外操作。(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不再需要等到魚蝦翻肚才知損失慘重 提早預防少煩憂

「以前只要天氣不好,半夜根本睡不著,隨時擔心每個漁場狀況,即便想要積極處理,也很難清楚水中溶氧量如何、酸鹼值,魚蝦活動力怎麼樣,不容易做出正確或足夠的預防工作。」陳泓碩養殖面積共約4公頃,全部建置也申請智慧養殖設備補助,他表示以往根本難以陪伴孩子成長,因為經常不在家都在漁場看顧。現在半夜終於都能安心入睡,更能將時間留給家人。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科長張建成表示,漁場中設置戰情室,較適合較具規模的養殖業者,能將養殖環境中所設置的監控設備與微氣象站的參數、影像等資訊數值,合併導出分析結果,透過電腦與螢幕視覺化顯示數據,同時也能即時傳輸到手機或平板通知業者,對漁塭可做更集中、精準的管理,甚至在外地,都能隨時監控與設定。

針對較具規模的漁場,設置戰情室,能監看不同漁場各個漁塭環境影像以及水中的水質狀況數據。(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再多漁場也不怕!養殖業者遠距遙控即時因應

陳泓碩有義竹鄉及布袋鄉2個地方的漁場要管理,以義竹鄉就有6口漁塭要監測,有養殖產銷履歷的白蝦、無郭魚、或高價值的黃金鯧和鱸魚等,而不同種類的漁塭都有各自的養殖方法和知識,不同物種的底土環境、水質、溶氧量條件都不同。

對於智慧養殖的數據,可否運用在鄰近業者的漁場做參考,張建成表示,「每個業者的漁塭,要考量的有地理環境、溫度和物種,不見得適合其他漁民的漁塭。不過像是微氣象站的數據,對周邊鄰近的漁塭也許可以做為參考。」

由於氣候變化即使在微小的區域,都會產生不同變化,1~2公里氣溫都可能差個1~2度,但對自有的漁池環境,卻非常有幫助。不論是長期資料累積觀測變化,或是短期水池中的變化,能更精準且快速的處理應對。以陳泓碩飼養的黃金鯧育成率,過往雖然能有6至7成,在精準監控下,目前已可達到9成以上的收成。

陳泓碩在3年前逐一導入完整的智慧養殖設備,由於能提前觀測與隨時監看水中狀況,高價魚種如黃金鯧育成率提高到9成,對災損也能有效掌控。(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智慧養殖的設備 及早準備減少損失

台灣在2016年曾有一波霸王級寒流,期間造成全台漁業損失約32億,2022年截至2月,根據農委會「寒流農業災情報告」,全台漁業損失約3000多萬,嘉義縣則無傳出災情。

陳泓碩3年前逐漸導入完整的智慧養殖設備,由於能提前7天了解天候、天氣劇烈變化,前一晚就能從水質、水溫狀況發現異常,當水溫低於15度以下有變化,就能適時放入井水來提高水溫,也能及早確認水溫回覆關閉放水,減少輸水成本增加、水質變化對魚蝦有影響。張建成也表示,雖然難防如超強寒流這樣的天然災害,養殖業者能即時監控與遙控因應,對預防災損有很大的幫助,至少也能減少損失。

在布袋鄉也另有一個生態與智慧養殖漁場的場主邱晉爵受訪表示,雖然沒有搭建如陳泓碩的完整設備,目前有水質檢測機,能檢測水中溶氧量、PH值等,除了預防災損,在生態養殖的輔助也很有助益。科技輔助漁業養殖,也有賴業者對環境有感、對科學與數據有基礎見解,是養殖技術的突破,更是改變台灣養殖生態與未來的機會。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不想看天吃飯就得「以智取勝」!智慧農業導入幫助預防災害 讓農產更穩定
氣候變遷增農損 農委會:投入農業科技,促使產業穩定向前
從生產端走上品牌之路!漁業署署長張致盛用哪3大方針協助扭轉漁民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