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2019年3月5日發表30年來首見的「深脈松露」,直徑可達3公分氣味濃郁芬芳且有高經濟價值。

整理=編輯部

松露被譽為「餐桌上的鑽石」,不僅是饕客們所鍾愛的美食,生長在泥土中的它們也在生態環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始終為國內、外松露專家們翻山越嶺,積極研究追蹤的對象。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2019年3月5日發表30年來首見,子實體直徑可達3cm的台灣本土白松露,命名為「深脈松露」。

「深脈松露」是台灣第一個正式發表的白松露,同時也是世界新種松露,發現於南投溪頭地區,目前已由林試所成功開發培養技術,並且積極推動國內的技術移轉工作。林試所期望有興趣的企業、民眾一起來參與,推動台灣第一個正式發表的白松露的開發及利用。

新種「深脈松露」氣味特殊、濃郁 子實體直徑可達3cm

林試所指出,「深脈松露」發現於南投溪頭地區油杉根圈土壤,由於它的孢子脈絡很深,形成明顯特徵,故命名為「深脈」松露。深脈松露氣味特殊、穿透力強且濃郁芬芳,子實體直徑可達3cm。相較於過去曾發現的「雲杉松露」大小約0.2至1.5cm,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由於深脈松露數量稀少,屬於身價昂貴的白松露,為避免失去此珍貴物種,目前已協調台大實驗林管處進行後續生育地管理及監測。林試所除發展深脈松露的固態培養及液態培養方法及配方,也進行可能寄主苗木的接種試驗,以擴大了解其寄主範圍。

深脈松露生育地易遭人為破壞 技術轉移加速松露造林地完成

林試所表示,台灣這幾年陸續發現了3種新紀錄的松露,分別為火冠豆松露、緻密硬皮腹菌及涂氏腔塊菌。5種新種的真松露,包括台灣腔塊菌、深脈松露、雲杉松露、小西氏石櫟松露及台東松露。雖然其中台灣腔塊菌及雲杉松露皆較「深脈松露」更早被發現,但深脈松露發表及開發研究的進度反而超前,除了重視它的經濟價值,也因為深脈松露的生育地,位於人來人往的遊樂區內,環境更容易遭受人為破壞,迫使研究人員不得不加緊研發腳步。

過去松露技術移轉,主要配合獎勵造林。2016年林試所首次推行松露造林計劃,即進行印度松露與青剛櫟菌根苗的接種技術移轉,截至目前已完成了數萬棵的松露菌根苗木的生產,藉由技術移轉廠商的推廣,也有數公頃的松露造林地完成造林工作。為避免珍貴菌種消失,除進行生育地的保護及監測外,也努力進行菌種保存的工作,目前深脈松露菌種培養技術已開發成功並進行技術移轉。林業試驗所相信「深脈松露」的技術轉移,必能再創松露造林的高峰。


林試所為避免深脈松露遭人為破壞所架設的圍網。(圖片來源:農委會林試所)

台灣的松露消費依賴進口,依據財政部的資料顯示,近5年的可食用菇類及松露的平均進口量約為210公噸,主要進口的地區為中國、波蘭、義大利。深脈松露的發現目前也引發國際注目,紛紛關注它未來研究的新動向。林試所與中央研究院等單位正展開深脈松露全基因定序,以及香氣調控基因的研究,期望有助於解碼台灣本土的白松露的秘密並促進未來的開發利用。希望透過技術越趨成熟與更多企業、個人的投入努力,讓本土松露成為台灣生態與未來餐桌上的新鑽石!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聞】農林廢棄資材用處多!林業試驗所開發「生物炭」應用
小狗、豬、蒼蠅竟然都是獵松露的好幫手?
路邊的野菇不要採!寒山寺滅門慘案的兇手就是它

參考資料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深脈松露的發現及培養」記者會 2019年3月5日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