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藥殘留檢驗使用何種方式才合適,一直都是爭相討論的議題,食品檢驗採用快篩或是標準方法,長久以來也是爭論不休,但其應該要從兩者方法差異上來看適用性。

​​讀者投稿=焦鈞(《走出島國農困境》作者、索瑪沛思生物科技公司專案經理)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每每看到藥局前的大排長龍,心中頗有感觸,從2年前的排隊買口罩,到如今排隊買快篩試劑,親朋好友見面從往日的親切問好,到如今的詢問都是:您快篩了嗎?

因此「快篩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一句slogan已成了2022年的新國民運動了,筆者將從快篩原理特性,來講述食品業中檢驗快篩應用與現況。

快篩成本低速度快 但有失準風險

快篩的特性,至少須具備以下三點:(1)成本低(2)易操作(3)速度快;其原理,大多是抗體與抗原交叉反應,進而篩檢出標的物,如同「鑰匙與鎖」;其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大量檢驗出高風險群,但凡事畢竟不能齊全,快篩的缺點是其結果存在偽陽性(快篩陽性,實際為陰性),與偽陰性(快篩陰性,實際為陽性),而產生失準的原因,牽涉到許多因素,包含(1)採樣是否到位(2)前處理是否落實(3)試劑靈敏度特異性等要件。

標準檢驗方法可精準定性定量

標準檢驗方法,是經專家學者共同制定,標準方法產出報告,可以精準揭露出定性與定量的結果,因此是國際上公認最嚴謹的方式:

1、定性指標:如同新冠肺炎檢驗,PCR檢驗方法,可以檢測出病毒株為哪一類型(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

2、定量指標:如同新冠肺炎CT值。雖是精準,但缺點就是(1)使用昂貴精密儀器判讀 (2)每次檢驗成本高 (3)需專業人員進行操作 (4)時效性不足應付現場作業判定需求。

兩種方式各有優劣處,需結合環境背景因素,交叉使用、並行應用,則能互取其優點,以下例舉生活中常見的案例:

1、疑似懷孕者:會先使用驗孕棒進行「快篩」;再到醫院抽血確認是否懷孕,更進一步使用超音波等儀器,判定胎兒成型大小,告知週期;而驗孕棒發展歷史悠久、製造簡易、技術成熟,且檢驗者特異性單一,較少發生偽陽偽陰問題。

2、酒測攔檢處:初步使用酒精快速檢測棒工具,落實大量快速篩選機制,快篩棒有反應者在進行精準儀器測量,避免等待酒測駕駛者大排長龍,惹來堵車等不便。

食品中的檢驗,快篩方法與標準方法如何抉擇,配套並行才是Solution

如同本次疫情狀況,檢驗採取何種方式之爭,食品檢驗採用快篩或是標準方法,長久以來也是爭論不斷,筆者認為同樣需審慎評估現場作業背景因素,再來謀定,畢竟檢驗需有完善制度規劃,再導入儀器工具執行,從而判定最終結果,如此完善各節點所需,才能兼顧到各方面。

以此觀點出發,探討食品業者檢驗機制,筆者認為原物料供應廠商,必須提供檢驗報告,且一定保證「合格」,方能進場,但來料是否真的安全無虞,自主檢驗的動作必須執行,也是對成品的保障,安全的原物料經嚴謹的製程,最終成品端,需再進行最終自主檢驗,避免途中交叉污染的風險,這才完整。而食安監測落實度,除了自主檢驗外,需搭配一定頻率的委外第三方合格實驗室檢驗,雙重機制並行,完整配合落實下,方能拉近消費者對食品品牌商的食安信任感。

自從食安風暴以來,主管單位與食品業者就檢驗事項,多次舉辦研討會進行磋商,食品業者需求快篩工具的推薦使用,主管單位也在公開資訊中設置推薦快篩產品等,政府相關研究單位也逐步推出快篩技術方法已符合業者需求,足見配套措施趨於完善,唯涉及公開裁罰,仍需以標準方法產出報告進行,方能不失公正性。

農藥殘留快篩制度現況分享與探討

現有食品快篩的項目非常多元,包含真菌毒素、農藥殘留、動物用藥殘留、添加物等等的快篩都有相對應的產品因應;其中各項,筆者特別關注農藥殘留快篩機制,原因如下:

1、現行農藥的有效成分共計5、600種,其特性差異皆不同,無法使用抗原抗體技術,去製造出5、600種不同的快篩片進行快篩。
2、生鮮蔬果不耐長期儲放,又需搭配盤商集貨轉售速度,與食品業者製造稼動率,因此具有時效性的快篩就顯得非常重要。
3、現行法規上,蔬果田間的抽檢與上市後的抽檢,主管單位不同,裁罰的法源依據也不同(農藥管理法與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因此檢驗機制如何去落實,就是個很重要的課題了。

農藥殘留現有檢驗方法,如下圖所示,政府主管機關公告的標準檢驗方法,為化學分析法,但時效性與成本昂貴一直是個痛點存在,為此相關研究單位,陸續推出對應的快篩方式,如快速質譜法、拉曼光譜法、綠盾生化法等;為使其開發技術能進行商轉,並供應給食品業者導入使用,研發單位目前也已技轉方式,授權各廠商進行商品製造與推廣販售,但不可諱言,各種農藥殘留快篩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也就是無法全面性檢驗到所有農藥品項,而綠盾生化方法則為最導入的基礎門檻,食品業者如有快篩需求,仍則需視現場作業程序,與成本考量等多重因素下進行評估,依照本身狀況,選擇適合的快篩方式。

另一個嚴肅的議題,便是慎選廠牌,檢驗儀器與試劑只是個工具,不管選定何種檢驗方法,就需要按照其授權的標準檢驗流程進行,但筆者發現,市面上充斥許多非授權廠商的廣告與話術,或者削價競爭,這是個不健康的情形,畢竟快篩方法本身就有其不足之處,如若選擇非授權業者生產的商品,那將導致檢驗流於形式而已,因此為了保護消費者食安,加強業者本身品保檢驗量能,選擇合適的食品快篩工具,搭配第三方檢驗單位的定期外檢,將可有效落實風險控管,進而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李依文

延伸閱讀

讓好茶自己說話!產銷履歷茶分類分級以防偽標籤強化品牌形象
抗微生物藥劑濫用於糧食系統,每年殺死70萬人!
一談到農藥就害怕?你該知道的是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