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籽瓜則是西瓜的分支品種,形狀與西瓜類似,但體型比西瓜小顆,原產於非洲南部和西部,而籽瓜中的種子就是我們平常食用的瓜子。瓜子種仁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高,而其中人體必需的幾樣氨基酸也一應俱全,是種優質的油脂與蛋白質來源。

撰文=陳瑩婷(江湖人稱「布瓜」,現任職中國科學院某技術中心)

編按:文中的「西瓜子」,即為逢年過節常見的零嘴瓜子。

籽瓜「不走尋常路」的「瓜途」

原來,零食家族中赫赫有名的產品西瓜子,便是籽瓜中飽滿發亮的種子。難怪我初見籽瓜的內部真面目時,竟有似曾相識之感……籽瓜是西瓜的子用型變種,繼承了西瓜的大部分外貌特徵,只是體型上比不過西瓜。無所謂,農民和我們比較關心的是它生產的種子,只要種子的品質和數量勝過西瓜就行。

追查籽瓜的起源是件糾結的事。從多種官方資料和小道消息中挖出的資訊顯示,籽瓜是甘肅原產的栽培種,現在西北地方廣泛種植。可以肯定的是,野生西瓜起源於非洲南部和西部,在西元前二千多年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已有栽培,西元七世紀到達印度,三百年後進入中國,然後擴散至南歐,但因歐洲北部夏季的溫度限制了西瓜的產量,往北則進軍緩慢。隨後,歐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隸把西瓜帶到美洲大陸,很快這款甘爽高產的「大水球」就俘獲了美洲原住民的胃,繼而在美洲大地上開闢了新天地。野生西瓜味道呈多樣性,從清淡到苦、甜,均有開發利用價值。籽瓜便是園藝師們利用某種野生西瓜反覆研究琢磨出來的衍生品,最重要的功能是生產種子,中文全名為「籽用西瓜」。

根據種皮顏色不同,籽瓜的子被大體分成兩個派別:黑皮膚的黑瓜子和紅皮膚的紅瓜子。「黑派」主要駐紮在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區;「紅派」歷史較悠久,長年占據廣西、寧夏、安徽、江西、湖南和廣東,總體呈現「南紅北黑」的生產格局。然而,不管黑瓜子還是紅瓜子,它們都身寬體平,飽滿有
型,皮滑發亮,味美仁香,營養豐富,還蘊含吉祥之意。譬如紅瓜子,因種殼天生紅潤有光澤,一副喜慶之相,又被稱作「喜籽瓜」。

無論黑、紅,西瓜子一直是傳統出口的優質名產,亦是亞洲華人地區過節、待客、送禮、休閒、玩樂等獨具民俗風味的綠色食用佳品,備受廣大零食控的青睞。若在遙遠的歐洲或美洲見到西瓜子,肯定會令人從心中升起一股親近感,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買櫝還珠」的田園奇觀

瓜類種子一般富含蛋白質和脂肪,西瓜子也不例外。研究表明,西瓜子種仁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高,而其中人體必需的幾樣氨基酸也一應俱全,是種優質的油源兼蛋白質源。《本草求真》卷五記載:「籽瓜而入心脾胃,肉有解心脾胃熱,止渴的功能。」說明籽用西瓜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雖然子多粒大影響口感,但西北人依舊愛吃這種奇特的水果,尤其是在乾燥的秋冬季,籽瓜隆重上市成為水果攤的主角,當地人會吃得更多,因為它能潤肺止咳、益肝健脾、利尿排毒,而且物美價廉。

第一次吃籽瓜,在水果攤老闆的熱情教導下,我試著吃完味淡清冽的瓤,並把子集中吐進空盤,因為老闆說這種子就是西瓜子,洗乾淨了可直接嗑,還順便對我講起了一件陳年往事:老闆的老家農田裡種了很多籽瓜,每到收穫季節,瓜農們就把收取的籽瓜一筐筐擺在村口馬路邊上,高喊著「免費吃瓜啦,吃瓜啦,免費的!」招呼過往行人前來吃瓜。這天下真有免費午餐?不錯,但有個條件—吃完瓤要留下子,瓜農們會收集瓜子回去洗淨,再賣給廠商加工成西瓜子。

所以每到籽瓜成熟期,瓜田附近路旁總會出現幾百號「人體取子機」,或站或坐或蹲,手捧切好的籽瓜,邊吃瓤邊吐子邊說笑,實乃一道有趣的田園風光……不知為啥,聽完老闆的故事後,我頓時覺得自己好像不該衝動買瓜,而該問問怎麼去他「免費吃瓜」的老家……不過,目前對籽瓜的利用依然停留在以收取種子為主的階段,利用率甚低。可是瓜子只占籽瓜重量的五%至七%,而占籽瓜重量九三%以上的瓤和皮常被當作廢物白白丟棄,十分可惜。

不管怎樣,中國西北地方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是農民種出優質瓜果的必備條件,吃瓜「凶猛」是一定的,而這門「食瓜又嗑子」的專業吃法,更充分展現了饕客們的絕世智慧。

內容提供=《吃出堅果的學問》,由時報出版提供

延伸閱讀:
高價年菜食材挑選技巧大公開!
浸泡和發芽讓堅果穀類吃起來更健康
傳統年節零食小知識:醬油瓜子、寸棗、米荖
怎麼加有關係!認識餅乾裡常見的副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