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飲食本質上是1種本能,而現代社會的禮儀和行為模式常常壓抑了這種本能。荷蘭1位食物設計師羅珊.布瑞南,指出人體大腦在用餐和性愛時的反應相似,並創作了1系列感官刺激餐具,旨在提供更愉悅的用餐體驗。她的設計包括形狀類似生理器官的碗,讓用餐者以更直接的方式品味食物,加強感官體驗,並喚醒社會化被壓抑的本能,帶來更強烈的滿足感和愉悅感。飲食體驗不僅關乎味覺,還包括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等多重感官的沉浸享受。

撰文=詹慧珍、黃若潔(食物設計教育第一品牌UOVO Food Design Studio創辦人)

飲食與性愛的關係是什麼?

利用感官刺激餐具 喚醒人們最原始的本能

食器會改變人的飲食方式,創造新的飲食體驗。畢業於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的食物設計師羅珊.布瑞南(Roxanne Brennen)為了讓人們有更「愉悅」的用餐體驗,設計了一系列「食色性也Dining Toys」(中文直譯:餐飲玩具)的感官刺激餐具。羅珊.布瑞南提到:「人體的大腦在面對用餐和性愛的反應一樣,因為得到滿足後大腦都會釋放胺多芬(endorphins)使我們產生愉悅感。」

身體就是餐具 勾動更狂野直接的本能愉悅

為了讓用餐者在飲食過程中能夠擁有前所未有的「吃的體驗」,她設計的餐具形狀與人類生理器官形狀極其相似,例如圓潤似乳房或雙臀的碗,碗中盛入汁液豐富的巧克力醬或新鮮覆盆子,舌頭需要靈活運轉才能成功品嘗到醬汁。過去,我們較少以「舔」的方式品嘗食物本身或是醬料的味道,但羅珊.布瑞南以瓷器設計出形狀特異的餐具,你可以在用餐時,讓身體成為餐具的1部分,重新感受食物,認識食物的氣味和口感,也讓我們在飲食過程中增添了想像空間和多元的感官體驗。

世上所有動物看到食物的反應,都是直覺地立刻吞食,畢竟吃飯本質就是一種動物「本能」。當人們覺得食物好吃的時候,會下意識地舔餐具和手指,這種看起來不合乎社交禮節的動作,其實映射了人們正在放鬆地享受美食的心理狀態。然而,現代餐具和社會禮儀已經形成1套僵化的模式去壓抑這種「本能」的慣性,我們如何進食、吃什麼、何時吃,以及如何在餐桌上與他人互動等等,都已經有了相當固定的行為模式。羅珊.布瑞南認為當我們跳脫社會加諸的潛規則,便能自然依照動物的本能而有不同的反應,也許飲食體驗會變得更加強烈,因為「本能」能展現觸覺、視覺、聽覺、味覺與嗅覺上更直接、更狂野的感官體驗,包括咀嚼、吸吮過程中所發出的聲音、動作等,喚醒人類社會化被壓抑的「本能」所帶來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羅珊.布瑞南的「食色性也Dining Toys」餐具提供更迎合感官本能的飲食體驗。(圖片來源:brennenroxanne.design官方IG)

當代飲食體驗可以跳脫尋常的飽食目的,透過設計一種感性的連結(emotional connection),讓人們享受一場「體驗式的飲食儀式」,不僅是味覺的滿足,更多是沉浸在多重感官而感受到真正的一期一會。飲食與食器的關係,象徵著餐具與人之間的連繫,羅珊.布瑞南將餐具轉換為具有「隱喻」意義的造型和功能,賦予餐具故事性和互動性,使飲食的行為能以更平易近人的本能樣貌,展現在飲食體驗之中,也啟發我們探尋餐具能引動的想像可能。

內容來源=《食物設計Design Beyond Food:台灣第一本「食物設計」實戰聖經》,果力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甜點的陷阱!高彩度、圓形餐具與絲滑餐巾竟產生「更好吃」的錯覺
昆蟲食品也有專用餐具?蟲蟲「新食器」時代到來!
食品包裝首重「垂涎欲滴感」!如何藉由包裝讓食物看起來好吃、刺激消費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