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因為「中國廣播公司」播報員趙森海在廣播節目中的介紹,沙茶醬之父劉來欽的沙茶粉逐漸在南台灣打出知名度。劉來欽1968年在台南市衛民街成立一間家庭式小工廠,名為「南華家庭工業社」,專門生產沙茶粉和沙茶醬。因劉來欽小時候幫忙務農,對牛隻倍感親切,另一方面他想到日本著名的「森永乳業」以一隻可愛小牛為標誌,遂以「牛」做為商標圖像,搭配五瓣梅花,於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頭牌」沙茶醬正式出現。

撰文=曾齡儀(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學博士)

今天在台灣街頭巷尾的便利商店與一般賣場,或是海外的華人超市,都很容易找到罐裝的「牛頭牌」沙茶醬。仔細端詳其中,深褐色的沙茶沉浸底部,上面漂浮著色澤鮮明的油漬,打開瓶蓋香味撲鼻而來,不論是寶島家鄉的廚房,或是北美的嚴冬時節,一匙沙茶醬炒菜或者蘸著火鍋料一塊兒吃,湧上心頭的是熟悉溫暖的味道!究竟「牛頭牌」沙茶醬是如何在台灣出現的呢?若要進一步瞭解,就必須從該品牌創辦人劉來欽先生的故事講起。

根據〈沙茶醬之父—劉來欽〉一文,劉來欽(1924年~2007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意溪鎮,1949年隨著國民黨部隊渡海來台,初始在台南「車路墘製糖廠」擔任警衛,後來與施罔腰(1926年~1999年)女士共結連理。 說來或許巧合,二次戰後接管台灣糖廠的多為潮汕人,因為潮汕地區氣候與台灣南部相似,皆適合種植甘蔗。

潮汕地區氣候與台灣南部相似 國民政府指派潮汕人接收糖廠

相較於中國其他地方,潮汕當地製糖事業發展較早,根據明代隆慶時期(1567年~1572年)的《朝陽縣志》,當時潮汕地區已有糖寮,以土法製糖,村鎮有糖行,收購土糖寮的紅糖之後再以船運至朝陽、揭陽與汕頭。20世紀初期,汕頭與揭陽等地已有較具規模的糖廠,因此,戰後國民政府指派對於糖業較熟悉的潮汕人來接收日本留下的糖廠。 其中,較著名的人物有來自廣東揭陽的張季熙(1898年~1970年),他留學德國專攻酒精釀造,後任職於「廣西酒精廠」和「湖南省酒精廠」,其家族也在中國經營酒精釀造工廠,生產「雙獅牌」酒精,銷售至上海及華南各地。戰後奉命來台接收「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製糖所」和「東亞冰糖株式會社」。

張季熙的表弟姚萬年也十分傑出,1920年代留學德國專攻化學,1932年與中國的化學家們在南京成立「中國化學會」並當選理事,曾任「廣西工業研究所」副所長等職。戰後姚萬年奉命接管「後壁林製糖所」並擔任「小港糖廠」廠長,也曾擔任「台灣礦業公司」董事長。

劉來欽賣沙茶粉拌麵 受到附近居民喜愛並在廣播節目中被推薦

婚後劉來欽辭去「車路墘製糖廠」的工作, 改賣潮汕家鄉的沙茶粉拌麵,這是「牛頭牌」沙茶醬創業的第一步。現今社會消費者較少聽到沙茶粉,它多用於拌麵、烤玉米以及牛肉燴飯,沙茶醬多用於火鍋沾料。劉來欽製作的沙茶粉味道香醇,迅速贏得附近居民的喜愛,名氣愈來愈大。爾後「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分部的播報員趙森海嚐過,難忘其滋味,遂在節目中大力推薦。趙森海是台南人,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後原從事教職,後往演藝界發展,以「趙震」的藝名主演過《黃帝子孫》等影片,又以「林菁」的藝名在「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主持節目,介紹各地美食,在南部收聽率很高。由於擁有高知名度與人氣,趙森海曾出馬競選民意代表,當選台南市第6屆市議員以及台灣省第4、5屆省議員。

牛頭牌名稱來源 來自劉來欽對牛隻倍感親切

因為他在廣播節目中的介紹,劉來欽的沙茶粉逐漸在南台灣打出知名度。劉來欽頗具有生意頭腦,眼看沙茶粉甚受歡迎,1968年在台南市衛民街成立一間家庭式小工廠,名為「南華家庭工業社」,專門生產沙茶粉和沙茶醬。至於今天消費者熟悉的「牛頭牌」商標,根據大女兒劉貞秀表示,其靈感一方面來自劉來欽小時候幫忙務農,對牛隻倍感親切,另一方面他想到日本著名的「森永乳業」以一隻可愛小牛為標誌,遂以「牛」做為商標圖像,搭配五瓣梅花,於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頭牌」沙茶醬正式出現。

內容來源=《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台灣飲食變遷》,前衛出版社

延伸閱讀
跟火鍋最百搭的沙茶醬 原來擁有南洋血統!
《食力》公佈台灣人火鍋喜好大調查:7成民眾吃火鍋就是要吃肉!5成不能沒有沙茶醬!
火鍋13問!從鴨血豆腐到沙茶醬 你想知道的通通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