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每年約進口230萬噸大豆,本土國產生產則僅2700公噸,台灣人食用所需的量則佔20萬噸,如何推動國內雜糧自給率應是未來關鍵。

撰文=曹皕晴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台灣每年約進口230萬噸大豆,2015年本土種植面積卻僅有1652公頃,總計生產2700公噸,自給率相當低,也造成國內豆類相較進口豆類競爭力低,因此,鼓勵農民於水稻休耕時轉種植雜糧,是增加國內雜糧自給率的一出路。

國內豆類相關產品原料目前多採用進口黃豆,農糧署署長陳建斌指出,台灣目前大豆進口量大,主要由於動物飼料及榨取大豆沙拉油需求等,另外包含國人食用的豆類製品如豆腐、醬油製品等,而台灣人食用所需的量則佔20萬噸,因此希望透過推廣國產大豆及輔導農友的方式增加國內產量及糧食自給率。

國產豆類產量少,而進口豆類為台灣大豆原料主要來源,主因爲進口大豆相對便宜,進口及國產大豆兩者價差達到3倍,而從事黑豆及黃豆雜糧種植的農友謝明拴說明,進口與國產的黃豆價差大,其實在製造、管理等費用差異不大,主要在於末端通路費用造成國內外黃豆競爭大,而隨著政府輔導鼓勵種植黃豆,也讓他更能投入於專業生產。而陳建斌說明,國產大豆由於現採現收,相對爲非基因改造豆類外,有別於進口大豆因長期貯存及運送可能產生質變風險,在保存上國產大豆則具優勢。

而為推廣農友帶動國內大豆糧食自給,農糧署輔導新北市農會開發國產豆奶,透過生產、製造以及銷售相串連,藉由豆奶國產品,望能促使民眾瞭解食用國產豆類之好處,並帶動農友看準發展趨勢而轉作雜糧、活化休耕地,以促進提高台灣雜糧供給率,實際推動有待未來持續觀察,如何提高自給率也應是通路端、消費者共同面對的問題。

延伸閱讀:
植物奶謠言多 七大怪談一次破解!
植物奶有多紅?2019年全球規模將達109億美元
有「奶」字就代表很營養?植物奶真能取代動物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