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在台灣,開設觀光工廠的食品業者大多為中小型業者;但在日本,全國前20大的食品企業都有對外開放工廠或是博物館參訪。其中,台日的關鍵差異,是在於日本政府對觀光工廠的積極「態度」。

撰文=劉佳瑄(中國生產力中心國外參訪小組組長)、林玉婷

與台灣校外教學相似,日文中表達「親臨某種場域觀摩學習」一事有個固定詞彙稱為「見学(ken-gaku)」。日本的工廠見學實施工廠數推測有1000處(不分業種),年度參訪人次推測有3千萬人,經濟規模相當可觀。而按照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全日本食品飲料類工廠開放「工廠見學(以下以「工廠參訪」稱之)」的工廠約205家。

從《食力》統計至2019年2月的數據顯示,全台約有160間飲食類型的觀光工廠,其中有79家通過經濟部評鑑。但若仔細分析是哪些食品業者開觀光工廠,卻可發現,較多數是中小型業者。反觀日本,從《日本經濟新聞》統計的2018年食品業營業額前50名的股票上市食品企業排行榜看來,至少前20名的企業,如Asahi、KIRIN、日本火腿、味之素等,都有對外開放工廠參訪或是企業博物館參訪。但為什麼台日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其實關鍵在於政府的「態度」。

台灣政府輔導初衷在「轉型」,日本政府推動重點則在「觀光」

因為傳統產業逐漸沒落,所以我國經濟部自2003年開始輔導傳統製造業轉型為觀光工廠,也因此台灣的觀光工廠初期多是中小型企業開設,直至2008年起推動評鑑制度,才引領觀光工廠逐步邁向國際化,也因為推動規格高,近年有更多大企業投入觀光工廠行業,甫於2018年獲得國際亮點殊榮的「奇美食品幸福工廠」和「紅頂穀創穀物文創樂園」,就是由雙雙年營收都破7億元的奇美食品和馬玉山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與台灣不同,日本社會將公開各種產業現場與技術給一般民眾的行為稱為「產業觀光」,並認為此行為包含多種社會性意義,除了可以宣傳企業或設施本身的形象、技術、產品之外,也可與參訪者及週邊地區交流以活絡地方,並傳達從傳統產業到先進產業的技術演變、製造活動對日常生活的重要、增進知識素養、振興產業等等。

日本率先提倡產業觀光的地區就在製造業重鎮愛知縣,2001年舉辦了「全國産業觀光高峰會」倡議此作法,之後日本政府又於2004年的「觀光立國推進戰略會議」中提倡應該將「近代街景、產業遺產、產業設施視為觀光資源並積極運用」。在這樣的潮流中,日本各地開始企劃執行各類產業觀光。

台灣政府做「評鑑」,日本政府卻退至「輔導、行銷」的支援型角色

但推動之後,日本政府發現企業、個人、地方政府或各類協會等推進團體因為沒有具體方向而出現執行上的落差,因此日本國土交通省(等同台灣的交通部)邀集了觀光、運輸、商業界、產業設施、地方政府等相關人士組成懇談會,並於2008年公布長達70多頁的「產業觀光指南」,此指南羅列了產業觀光各層面應注意的重點事項,除了定義產業觀光為何外,也透過各類優秀案例,詳述產業觀光的多重意義、環境塑造、地區營造、廣宣手法、導覽員訓練、問題解決、地區與設施間的合作、商務模式擬定等內容,從產業與觀光定位到細部執行方法,可以說是一本葵花寶典,形塑了日本產業觀光雛形、且全國上下目標一致地推動。

日本自2006年以來明定促進國內外觀光為重要政策,積極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登錄,2014年「富岡製線廠與絲織產業群」、2015年「明治日本產業革命遺產」均申請成功,成為有力的國際觀光行銷。這也使得日本開始正視「產業設施」的觀光潛力並大力行銷親子共遊或大人也樂在其中的「校外教學行程」。例如在2017、2018年TripAdvisor公布的「旅客精選!工廠參訪&社會科參訪排行榜」中,前10名中有3家酒廠入選,包括麒麟啤酒橫濱工廠(キリンビ-ル 横浜工場)、三得利山崎蒸餾所(サントリ-山崎蒸溜所)、NIKKA威士忌余市蒸餾所(ニッカウヰスキ-余市蒸溜所) ,可見工廠參訪已成為日本國內外旅客的景點選擇之一。

位於日本北海道余市、有百年歷史的NIKKA威士忌釀酒廠,由「日本威士忌教父」竹鶴政孝創建,國際知名度高。

列入社會科教育、有政府行銷奧援讓企業更有動力

日本以中央層級提倡產業觀光,民間也將工廠參訪列入社會科教育的一環,用觀光和教育雙向推動,讓日本企業在推動上不僅更有動力、更有責任感要把這件事給做好,電視、雜誌、網路、攝影迷也推出各類工廠相關特集,形成傳播聲量,讓工廠參訪成為體驗旅遊(包含看、學、體驗)的熱門選項。比起台灣業者多數需單打獨鬥的狀況有所不同,產業自然能正向發展。

我國推動觀光工廠制度至今15年,每年雖然有廠商投入,卻也陸續有人離場,台灣民眾談到觀光工廠多數只會聯想到CP值高、能吃喝玩樂的場所,但在學習與體驗等見聞提升層面卻較為缺乏。如何真正看到台灣產業觀光的需求並擬定整體行銷推動策略,讓台灣的觀光工廠不會只是一次性消費,而是能成為參訪者美好記憶的一頁、甚至是影響一生的知識學習,是台灣政府與產業該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
把「飲食類觀光工廠」當「食品製造工廠」來管?政府反成觀光工廠經營絆腳石!
消費市場只求CP值,飲食類觀光工廠只能做心酸?
飲食類觀光工廠若只用製造業思維作觀光服務業?再不改變,將面臨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