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池上運用舊米廠與老穀倉改建成「池上多力米故事館」、「池上穀倉藝術館」與「米倉生活館」,台灣好基金會也在2009年進駐池上後,每年舉辦秋收藝術節,更邀請藝術家駐村創作,讓池上的美以更多型態展現。

撰文=梁正賢(池上建興碾米廠第3代糧商)

2008年,我們將原來的舊米廠改建成「池上多力米故事館」,其後方有兩棟極具設計的建築——「池上穀倉藝術館」與「米倉生活館」,兩座原本閒置的老舊穀倉,搖身一變成為池上的藝文生活據點。若沒有看過老照片,你很難想像它原本只是廢棄的稻穀倉庫,那是我祖父在1958年興建的公糧倉庫,有我許多兒少回憶。

用藝術從不同角度看池上

台灣好基金會從2009年進駐池上後,除了每年舉辦秋收藝術節,也與我們密切討論如何提升池上的藝術美學。

他們在2015年啟動池上藝術村10年計畫,在此之前已邀請美學大師蔣勳老師擔任總顧問暨首位駐村藝術家。蔣勳老師在駐村結束後仍時常回來短居生活及創作,陸續出版的好幾本暢銷書裡都能感受他對池上的愛。蔣老師的影響力很大,透過他的文字與畫作,讓好多人用另一種不同的角度認識池上,進而吸引他們來到池上,感受池上的美。

老穀倉變身藝術生活基地

蔣勳老師與台灣好基金會建議在池上設立一座地方美術館,定期策畫美術展覽,同時也讓駐村藝術家的作品得以保存與展示。於是,我把這座祖父留下來的閒置穀倉捐出來,由台灣好基金會規畫邀請元智大學陳冠華老師設計,我們池上多力米公司自費出資改建。2017年12月9日正式開幕後,以每月一元的象徵性租金,交給台灣好基金會經營管理至今。

2019年穀倉藝術館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首獎及業主獎,評審團評以「池上穀倉藝術館是一棟在地又充滿前瞻與理想性的建築」。這座穀倉改建而成的美術館,成為建築與藝文界矚目的焦點。

一開始,來穀倉藝術館看展的多是外地人士慕名而來,即使池上居民可以免費參觀,但來參觀的本地居民還是有限。漸漸地,慢慢開始有池上居民願意來了。民宿主人來看展,說這樣跟客人才有話題;池上、甚至東部的學生來看展,這裡可能是他人生裡第一個參觀的美術館。

而來到池上駐村的藝術家們也因為在池上生活的一個月裡,透過與池上當地的互動與感受,有了嶄新優異的作品。來自花蓮的版畫藝術家李屏宜到池上駐村後,後續的《呼吸:風景》作品系列就獲得民國2020年高雄獎首獎。穀倉藝術館的成立,影響了池上當地人,也影響了來訪的旅人。

內容來源:《共擔池上》,圓神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為了給雲門舞集一個完美舞台 池上的整齊黃金稻浪其實是精密的計算結果?
將山海天地的人文風土擺上桌!大地餐桌不只吃時令 農食整合與文化體驗才是重點!
在畫布上勾勒出對環境的關懷!藝術家王國仁:大自然逐漸被人類破壞但仍要保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