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拉麵店餐廳同時會提供炒飯與定食,直到昭和時期即將結束時,才逐漸往專賣店的方向發展。町中華與拉麵店的根源相通,所以店名重疊的狀況極為常見,有的根據特定字眼命名,有的則是利用買下登錄商標的方式沿用店名。

撰文=北尾杜呂

很多町中華的店名都會冠上地名,而除了地名之外,首推「軒」字特別引人注目。「軒」真的很多,其次是「亭」或「樂」吧?「來來軒」、「幸味亭」、「喜樂」給人的印象就很町中華,但這些字也很常用於拉麵店的店名。為什麼呢?

拉麵人氣漸升,從多元菜單走向專賣店發展

在某段時期以前,拉麵店與町中華沒有太大的區別。拉麵店只賣拉麵是相對近期的事。直到昭和時期即將結束時,以拉麵店自稱的餐廳也會提供炒飯與定食,拉麵店與町中華之間的差別,多半來自於菜單組成是以麵為主體,還是均衡地加入飯類及單點料理。

在我的記憶裡,1970年代席捲全日本的札幌拉麵連鎖店「道產子」也賣炒飯;70年代後半,在東京擁有愈來愈多分店的「沾麵大王」,也提供齊全的飯類料理。當時世界上還沒有拉麵愛好者的身影,拉麵這種食物也不像現在這麼了不起,因為在大眾中華料理店這個粗糙的分類底下也包含了拉麵店。

後來人氣沸騰的拉麵,在昭和時期即將結束時逐漸往專賣店的方向發展,直到現在。町中華與拉麵店的根源相通,所以店名重疊也不難理解。附帶一提,我沒看過町中華使用蕎麥麵店常見的「庵」,或許因為「庵」的和食印象較為強烈。

「華」、「福」、「龍」經典命名字,背後另有深意

「軒」、「亭」、「樂」之間沒有明顯的等級之分。整體而言,町中華的名稱以容易記住為主,不太花什麼心思,才能毫無阻礙地融入街區。譬如「喜樂」是受歡迎的店名之一,我打探這個名稱的由來,得到的都是「聽起來很喜氣」、「希望顧客能夠輕鬆愉快地前來用餐」之類的回答。看來老闆取名多半是靈機一動,背後沒有什麼深意。

店名當中勢力最龐大的用字就屬「華」了,中華的「華」。譬如「中華料理.美華」就是常見的店名,但才短短幾個字就用了兩個「華」,老闆似乎就是想告訴大家自己賣的是中華料理,滿腦子想的只有這個。此外,町中華店名也會使用「福」字,雖然數量略少。「福」能夠討個吉利,正統中華料理也經常使用,因此或許是有意識地使用這個字命名。

談到能誇耀中華風格的字眼,當然也不能忘記「龍」。金龍、銀龍之類的名稱,就是經典的町中華店名。「番」字,則以一番、十八番、五十番最常用,其中的命名邏輯,應該也是以親切感為優先考量。探險隊稱這些店為「數字中華」。有些「數字中華」應該是靠著開分號擴大勢力範圍,但就遍布全國各地這點來推測,想必也有不少店家是隨意取名。町中華對於店名不太講究,如果是以頂下店面的方式創業,甚至有不少業者會直接沿用原店名。附帶一提,日本各地都能看到的「五十番」,採取的模式似乎是向「神田五十番」買下登錄商標「中華料理五十番」的店名使用權。共通點只有店名,其餘的就由各店獨自經營。

低調樸實的經營風格,不靠店名吸引顧客

上述把我想得到的店名都列出來了,除此之外,還有在其他地方常見、町中華卻不常用的店名,那就是人名,譬如「中華料理.北尾」就很少見。町中華的老闆都不愛出風頭。不喜歡以這種取名方式獲得關注,是町中華的特徵。

町中華默默地在車站前開店等待顧客,而不重視店名是否能令人印象深刻。車站前的町中華餐廳標準大小,約為1個吧檯加上4張桌子,大概20~30個座位。小車站附近通常會有2家這樣的店,人潮較多的地方會有大約3、4家。町中華的顧客,往往會光顧自家與車站必經之路上的店家,猶如便利商店。因此,即使2家町中華僅隔著馬路面對面,也能同時並存。

10年招牌遭風吹散,「無名店」也成町中華特色

拉麵專賣店為了展現與對手的差別,愈來愈多拉麵店在取店名方面下功夫,町中華卻沒有這種傾向,因為不只町中華老闆本身不在意,顧客也是如此。東京都三鷹市的「一番」,10年前招牌被強風吹掉後,就沒再換上新招牌,持續營業。我問過老闆,老闆表示今後也沒有掛上新招牌的打算。他說:「換招牌要10萬日圓以上啊。反正來的都是附近的客人,即使沒有招牌,大家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有些顧客都去吃了好幾年,依然不知道店名,反正也沒必要知道。這就是町中華的勳章。

內容來源:《歡迎光臨町中華:昭和時代最懷念的味道》,馬可孛羅出版社出版

延伸閱讀
日本拉麵引爆台人美食風潮!「一蘭」網友熱議度最高、「叉燒」成必備配料
日本拉麵之寶、法國窮人的解毒藥!如果世上沒有大蒜,會怎樣?
日本鰻魚師傅的職人精神:追求江戶前傳統做法、燒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