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於2002年一路開始實行減塑政策。2022年7月1日《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法令正式上路,其中更預告2023年將開始實行循環杯服務政策,在新法上路之前,消費市場對於循環杯感到陌生,以及額外建構出軟硬體符合的系統都需要時間與資源成本,人民消費意識要跟得上,還需要靠市場機會教育與習慣的養成才有成功可能。

採訪⋅撰文=李依文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於2022年7月1日《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法令正式上路,2023年將開始針對連鎖超商和速食業實行循環杯服務政策,在2023~2025年逐年增加5%、10%、15%的門市覆蓋率,達到一次性飲料杯15%、18%、25%的減量率。如同字面上的意思,追求「循環使用」為終極目的。

台灣民眾對於「循環杯」這樣新穎的概念不只陌生,品牌又是否有辦法在2023年大限前準備好系統?

循環杯到底是什麼新奇概念?跟自備環保杯差在哪?

對於外帶飲品要環保,居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需要帶著笨重又佔空間的保溫瓶或是冷水杯,若是有一款可以隨時出借、歸還的杯子,該有多好?循環杯就因此誕生。

簡單來說,循環杯運作的機制是一批可重複利用的杯具,在定點(咖啡廳、速食店、便利商店等地)提供借用,收費多採用押金制,每次租借歸還後可以收到退款,對於消費者來說解決了攜帶環保杯不方便的問題。環保署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在一次性飲料杯使用之外,創造出一種未來消費習慣。

然而雖是美事一樁,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品牌卻有需要克服的技術門檻需要跨越。

符合品牌體質,操作必須夠人性化!

「還是需要符合我們的需求,適用性很重要。」全家便利商店生鮮調理部部長林鴻成談到設計循環杯機制時,品牌需要先思考的是如何將新穎的系統融合進品牌體制與原有的軟硬體設備系統,而非獨立去創造出另外一個體系,這對於現在人力、時間成本高昂的時代來說,是首要、也是最先需要顧慮的重點。

為了不讓環保政策在使用不夠簡易之下而無法貫徹,從軟體上來看,需要建立的是一個有效率且回收率高的系統,也就是說需要「最人性化」地去設計使用,因此從系統的整合、軟體設計都需要考量到消費者在店端實際使用的情境,才能最貼近實況並且對消費者進行「機會教育」。

此外,在內部員工的人員教育訓練上,也需要讓員工確實理解公司執行政策的方向,以及系統操作的邏輯,畢竟新的概念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重要的消費體驗過程,有時候未必是系統不完善,而是在操作過程中,若有任何環節出錯,都有可能會造成觀感不佳,進而使得消費者拒絕使用。

建立完整體制,才能把握一切關鍵細節

而硬體來說,需要準備的內容更加複雜,從杯體選用的材質與外觀無死角設計、店端適用性,到倉儲如何嫁接好安全庫存、運補,以及後續的專業清潔消毒都是眉角。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包裝技術顧問講師許呈湧舉例,在原有的店面空間內要騰出固定空間來存放循環杯、回收儲存空間,甚至是專業的循環杯租用機台,都是需要精密的考量。「沒有人希望看到髒髒的地方。」他語帶輕鬆,但卻帶入腦海中似真的情境:站在門市端時,好似看見堆疊混亂,甚至帶著些許飲品殘餘所帶來的異味,這是品牌或是消費者都不樂見的狀況。此外,他更進一步表示:「識別度也會是很重要的關鍵。」當大家都推出循環杯時,品牌如何被看見、記住也是要納入的考量,只因我們正逢購買「理念」的時代。

小小的循環杯體握在手裡看似簡單,其實卻也是擔任整個循環杯計畫中最重要的主角。一樣都是杯子,好拿、不燙手、耐高溫、耐酸鹼是基本要素,再來就是符合店端操作使用的杯架、容量設計,以及如何被良好、徹底地清潔消毒,都是在設計時需要納入的考量。

「SOP是一切的關鍵,也是把握細節的關鍵。」許呈湧分享,在生產製作流程中,所有的步驟都是統一、規模化操作,循環杯不應該是獨立特別的操作流程,而是要去順應原有的製作流程,媒合成新的門市運作DNA。

近5成民眾不願使用循環杯,最擔心清潔消毒不徹底

總歸最後,雖然法令實行勢在必行,消費市場從認識到習慣使用仍舊需要很大的時間與空間。

根據《食力》「環保新制上路!你會因此加入減塑的行列嗎?」調查發現,促使消費者願意嘗試循環杯的動機,主要誘因來自於環保(34.5%)與折扣(22.6%),對於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與循環杯環保的本質,與消費市場在乎實際且直接的回饋相呼應。

但其中卻也有高達47.6%的民眾表示就是不想要借用。對此,再進一步分析原因,發現大眾對於使用循環杯時擔心的主要因素分別是:擔心沒洗乾淨(80.5%)、擔心病毒傳染(62.1%)。可見要建立信心,需要從消費者了解整個循環杯的供應體制與邏輯下手,再者是需要品牌具有一定的誠信去說服消費者安全無虞。再者,過敏原問題也是很重要的考慮要素,如何清潔徹底,是最基本也或許是最困難的一環。

市場必須習慣、環保必須有價,觀念必須改變才是成功的起點

在循環使用、減塑的美意下,其實循環杯在軟硬體上需要取得一定的準備之外,其爭議性也是引得議論紛紛,而議題不外乎與衛生消毒與使用方便性等問題。

家樂福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蘇小真同時也提出疑慮,即使理解為了去額外客製化設計以符合品牌日常操作SOP,後續清潔設備等,這些都是循環杯想要推行成功必須要面對的過程。但是倘若反面思考來看,當各家都要額外為了符合各自的循環杯,無形之中也是製造出更多塑料,因為這些杯具最終仍舊會因為使用期限的關係而被淘汰。

蘇小真更舉例,大家家裡究竟有多少現成杯子可供使用,這些都是真正要減少塑料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這也是家樂福選擇在現沖咖啡上實行5元折扣,卻對是否建制循環杯系統保持觀望態度的原因。

循環杯機制將在2023年上路,以實務上來說看來還有一段落差才能讓環保願景成為實境,「養成習慣,是最簡單也最根本的。」許呈湧説,所有的要點,從品牌的軟硬體設計,消費者對於新制的接受度,若任何一方不到位、台灣邁向環保之路就會受阻,「但我認為一定會有解套方法。」他樂觀地說,當產業不斷在進步,法令的強制介入也許惱人,卻也確實是促使創新、應變的催化劑。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用經驗創造新價值!全家循環杯從LINE會員綁定到杯體設計 無處不講究
走在法規前的減塑先行者!台灣星巴克自備杯折10元已推動24年!
跳脫成本結構思維!統一超盼用全台破6千家門市養成綠色消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