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漲潮席捲全球,日本也難逃。日本飲食業者面臨成本上漲、消費回升、極端氣候、新興國崛起等多方壓力,就連美乃滋都迎來8年來首次大漲價!從日本超商PB品牌「セブンプレミアム」的案例來看漲價3招:推新品、提升價值、拿回規格自主權,漲的漂亮。

對許多食品餐飲產業的業者來說,在20年疫情爆發後,市場的既有規則被翻轉了一圈,業者們均需要做大幅的營運調整,才可勉強度過這漫長的疫情寒冬。而在疫苗施打率提升後的21年年底,就在食品餐飲產業開始感覺到消費者又開始活絡之際,沒想到新一波的成本巨浪已開始默默的推進灘頭,影響到食品餐飲產業接下來的動向跟佈局。

我們可以試著從為數眾多的日本食品製造業之動向,來看日本業者們在成本變化,以及價格對應上,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借鏡參考,模擬對策的地方。

日本美乃滋8年來首次調漲

剛剛說到成本巨浪,到底這次的成本變化規模有多大?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日本食用油業者的狀況,大部分的食品業者在調價的時候,都會考慮到要調價就要一調就到位,因為調價多少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所以調價都會一次到位,並且會用年單位來做價格的調整週期。而很不尋常的,日本的食用油業者在21年的價格調漲次數,居然罕見的往上調整了4次。而下游的美乃滋等業者,也因爲美乃滋大約有7成原料是來自食用油相關產品,這個來自上游的原料變動壓力,也讓日本美乃滋業者進行了過去8年來的第一次調漲。

為何多年沒調整的日本食品業者會在此刻有大動作?為何業者們會冒著消費者流失的風險,一年數次調價?到底這些業者們看到了什麼?

成本上漲、消費回升、極端氣候!業者需長期備戰

日本業者會在調漲上如此積極,應該是看到下列幾項沉重並且會持續的市場徵兆

這次的成本變動,不只來自單一成品原料成本的因素而已,還來自不同的供應鏈端,原料端不用說,不少原料都漲價了,而再往下遊看,負責運送原料的海運物流等,也一直在提高報價,而原料到工廠之後,因為少子化以及疫情影響到缺工,必須支付更多的單位成本來獲取勞動服務,變成成品之後的包裝材料也紛紛調價,少見的上下游集體調整的狀況下,也推升了業者調價的動機。

也因為看到消費市場開始回溫,業者們紛紛加緊馬力,想在不知會維持多久的市場復甦期,把疫情期間所失去的營業額補回來。不過當業者們想補貨衝刺業績,狂下原物料訂單的時候,由於工廠的產能有限,所以在需求高過共計的狀況下,也容易讓原物料的價格攀升,而且在加上年節氣氛,高需求持續期不短,也讓業者對原料成本回檔不樂觀。

而天氣也不是很幫忙,最基礎的農產品,小麥,黃豆等,也在氣候激烈變化的影響下推升了售價。北美是黃豆跟小麥的產區,美國跟加拿大每年都供應市場不少數量的黃豆以及小麥,但之前北美的氣候熱浪影響了北美大陸,連在更北邊的加拿大還創下了紀錄以來的49.6度的高溫,這些高溫都會間接影響之後的生產,或是市場信心,增加不少拉升價格的題材,並且天氣是完全不可控的外因,不預抓風險成本都很難。

再來,也有新興國崛起的消費力。每個國家的採購數量,也跟國民的消費力,生活水準息息相關。以亞洲來說,過去日本因為所得高,所以在跨國採購的時候,比較少遇到能跟日本做競爭價格,或是競爭數量的亞洲其他國家。但自從開發中國家紛紛崛起後,需求也帶動這些國家的採購能力,並且這些國家的人口成長率大多都大於日本,在其他國家採購價格跟數量上都比以前條件跟好下,日本要發揮過去的採購影響力,不提高採購價格,很難再買到跟之前一樣的產品。

日式漲價從新產品、高價值、推自有品牌開始

面對上述的這些成本上的負面因素,日本廠商要如何因應?是否有什麼成功的價格調整案例可以讓我們參考?

其實日本便利商店的某些產品在價格規劃上還做的不錯,從日本超商PB品牌「セブンプレミアム」的實際商品案例,其實是可以觀察到三個從產品設計觀點,來克服高價成本原料時代的方案。(「セブンプレミアム」是日本7-Eleven的自有品牌,主打高規格高價格,特色製造,補填既有廠牌沒有提供的產品特性。)

1、 從新產品系列做訴求

為何會被消費者認為你在調價?其實就是在同樣的產品上,售價跟過去不同。所以邏輯上只要再推出一個新的產品,再冠上你想銷售的價格,就比較不會發生調價的問題。「セブンプレミアム」在2007年當時的全新登場,就是主打高價值,再冠上自有的「セブンプレミアム」品牌系列Logo,消費者都可以知道這個價格跟其他一般產品不一樣的,並且在2010年這個系列又再推出更高級的「セブンプレミアム ゴールド」,讓這個系列有更多高價產品線,團體系列的品牌力,消費者也能比較容易接受。不要執著在既有產品,研發新產品,就能大膽做不同的定價。

2、從高價值訴求

但也不是做了新系列,新產品,就可以漲價,價值還是要跟得上售價,而在價值上的提升,「セブンプレミアム ゴールド」在價值提升及做了許多讓消費者容易認同的手法,在「セブンプレミアム ゴールド」系列裡面,有一個名叫「金的漢堡」的產品,這個產品從2010年9月開始銷售的時候就是一個大賣的產品,一般產品如果大賣,廠商通常也不太敢去調整配方,怕一調反而失去原有的顧客,但“金的漢堡”到現在已經在品質上大改版了7次,從原料肉的品質提升,到最近製成導入高溫200度鐵板燒成等,幾乎每年更改,這些讓消費者容易了解的持續價值提升動作,才能維護新系列品牌的價值。不要換湯不換藥,提升產品價值,大膽做產品轉型的嘗試。

3、拿下規格的主控權

那要如何才能做到高價值,維護品牌的完整性?如果你是期待廠商改善自己品牌的產品,那難度就太高了,因為產品是別人的公司設計製造,當然會存在不少你無法控制的變因。那有什麼方法,是可以減少你無法控制的變因?就是把這些外部的元素拉回來自己做,當然這樣事情一定會變多,但你可以決定以及主導的事情也可以變多,往另一方面想,你就可以決定自己要的原料跟規格,設計出比較符合公司策略發展的產品,「セブンプレミアム」也因為是便利商店的自有品牌,就可以比較快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產品方向。不要空等外部改革,階段性提高附加價值的自製率,提高自己的主控權跟影響力。

變貴未必壞!把焦點放到價值上

你或許會想,賣的更貴,真的有市場嗎? 「セブンプレミアム」這個品牌在2007年剛上市的那一年,品牌營業額只有約日幣800億,但到2020年這個品牌的營業額已經超過日幣1兆5千萬,營業額都不會輸大型食品製造商了,所以只要價值傳遞做的好,還是可以用高價的原料,製作出受歡迎的高價產品。這一波成本波浪應該也會再次提升食品製造商的思維,期待更多有附加價值的產品問世。

審稿編輯:羅璿、童儀展

延伸閱讀
進貨成本達40年最大漲幅,超過7成消費者有感漲價!你對漲價了解多少?
食品、餐飲業者早已挺不住,2022農曆年後必定漲價!
食品業漲價只耍老把戲:換組合、量變少、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