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疫情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社交習慣,也讓不少人對餐飲業賦予更高的食安期待。根據藝康台灣(ECOLAB)調查,96%消費者期望清潔消毒頻率比過去加倍,82%的人希望有政府或專業的第三方把關。面對日益嚴峻的食安考驗,業者該如何轉型,才能符合食安標準,讓民眾吃得安心 ,是目前食品業者、餐飲經營業者都需要關注的事。

撰文=食力企劃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以來受到各界關注,然而,食品安全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從產地到餐桌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嚴格列管、多重稽核,才能確保食安無虞。

從食安文化著手,提升食品防護素養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謝昌衛日前在參加「食事求實:2021餐飲經營決勝點」交流座談會時指出,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出錯,但透過科學為基礎,可將風險降到最低,加上預防(源頭管理)跟改正(流通足跡),就不會產生食安疑慮。在過程中,各國都訂有相應的法規要求,確保這些安全制度能夠被落實,例如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中就明定「食品或食品添加物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最高可處7年有期徒刑、8000萬元罰金」,透過更加嚴謹的管控,為民眾健康把關。

「如果企業沒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文化,就算有最嚴謹的法律規範及政策,而員工沒有辦法遵守這些規範,也是毫無意義。」謝昌衛強調,食品安全文化包含五大面向:願景及使命、人員、一致性、適應性、危害及風險意識,由管理階層所領導的企業願景,由上而下地貫穿整個組織,並透過對食品品質、食品安全、食品摻偽、食品防護等素養的提升,強化企業的安全係數,提供讓消費者安心的食品。


Ecolab藝康台灣總經理李玉生率領的專家團隊,現場分享食安防護及不同場域的清潔、消毒方式。

透過驗證,讓食安管理成為日常習慣
食品安全不是企業自己說了算,需要透過客觀的第三方,依據不同的法規、規範,然後給予客觀的評鑑。隨著消費者對食安要求越來越高,取得各式各樣的驗證就成為事業經營重要的一環,例如有些通路商會要求業者取得TQF驗證,或是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FSI)認可的FSSC 22000、SQF、BRC、GlobalGAP等,都是進入外銷市場的門票。

那麼,要如何選擇好的驗證單位?社團法人台灣食品技師協會榮譽理事長鄭揚凱指出,為提高稽核和驗證過程的嚴格性和一致性,IAF(國際認可論壇)提供了一個經過驗證的制衡架構,因此好的驗證單位必須獲得相關認證(如ISO/IEC 17065、ISO/IEC 17021),確保防止利益衝突、管理客戶資訊及合格稽核人員,以有效管控規範的相關要求,協助業者檢視法規的符合性,強化食安管理,透過稽核,養成維持管理系統的習慣,持續改善;驗證通過後並授予驗證證明書,有助於企業形象的提升,讓營運更上層樓。


Ecolab藝康台灣在聖誕佳節前夕與民眾一同分享食安文化與驗證單位的重要,現場民眾響應熱烈。

用科學守護食安,提升品牌信任度
疫情爆發後,更加突顯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根據藝康集團(ECOLAB)研究發現,76%消費者因擔心清潔不到位、感染新冠病毒而減少外出消費,有96%的人期望清潔和消毒頻率比過去增加一倍,82%期望現場有政府或專業的第三方審查,以及67%想要了解更多清潔和消毒方面的知識。

藝康台灣總經理李玉生指出,藝康作為全球商業領域清潔消毒、食品安全、公眾衛生的領導及開拓品牌,不斷推出創新的方案為客戶提供價值,例如藝康的「食安365」APP,運用PDCA(建立體系、落地執行、審核檢查、持續改善),協助客戶建立專業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或是在疫情後推出的「藝康科學守護」Ecolab Science Certified,聚焦3個面向,從清潔方案的制定,包括高標準的食品安全和衛生、科學化的解決方案、清潔消毒SOP建議;到清潔稽核,透過專案培訓、數據化管理,提高清潔消毒的標準;最後讓清潔被看見,通過清潔和安全的可視化,提升品牌信賴感,同時也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本文由藝康集團專案委託製作】

延伸閱讀
【食聞】走在法規標準之前,掌握後疫情食安新商機
【食聞】防疫不馬虎,藝康出手、「潔」果大不同
防疫新生活運動的第一線堅持!132家飲食品牌自主組成「食安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