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零食市場持續成長,健康化與獵奇限量風潮引領話題,Z世代與上班族成消費主力,品牌透過在地創意與社群話題擴大影響力。

台灣零食市場在包裝食品領域,2024年第三季整體FMCG銷額較2023年同期成長5.7%。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Helix預估,臺灣零食市場在2025~2030年間將以3.2%的速度持續增長,主要動能來源聚焦於即食薯片、功能型餅乾與能量棒等健康化新品,充分彰顯都會上班族在「忙碌即食」與「健康把關」之間的雙重需求。

在地老牌如義美、統一、聯華等長期穩坐市場龍頭,憑藉完整通路網絡與親民定價維繫消費者信賴;而聯華的卡迪那、華元以敏捷的新品開發能力,搶占網購餅乾榜單前端,展示出本土品牌靈活回應在地風味需求的優勢。

與此同時,PepsiCo的Lays、Doritos及Mondelēz的Oreo、Ritz等跨國強權則透過限量口味及全球聯名策略不斷製造話題,形成高度交叉競爭格局。

獵奇+限量口味掀起市場熱潮

零食品牌紛紛以「獵奇+限量」作為刺激市場的利器,推出了香菜口味多力多滋、榴槤口味樂事洋芋片、波的多荷包蛋洋芋片、乖乖鹹蛋黃珍珠口味等一系列衝擊感官的新奇組合,迅速吸引15~35歲的Z世代與年輕上班族嘗鮮、拍片與打卡分享。

7-Eleven獨家販售的多力多滋「香菜口味」玉米片,實際並未加入香菜,而是透過歐芹葉與辛香料調製出逼真的「香菜風味」。同系列的樂事「榴槤口味」洋芋片,以糖與大蒜油模擬榴槤的濃郁氣味,讓許多人驚訝。

波的多推出荷包蛋洋芋片,將經典早餐食材完美擬真,開啟另一波「視覺+味覺反差」的討論熱潮。

本土聯名重塑台味記憶 引發懷舊情懷

由本土品牌乖乖、味味A等發起的「台味跨界聯名」也不遑多讓,鹹蛋黃珍珠口味、米血糕風味餅乾、大腸麵線點心麵等,以台灣街頭小吃和夜市文化為靈感,在包裝上融入懷舊元素,成功擊中中青年對「在地回憶」的情感共鳴。

調查顯示,這類怪奇零食的核心消費者集中在15~35歲的Z世代與年輕上班族,他們對新奇事物具高度敏感,願意為一次性體驗支付30~60元不等的小額成本。憑藉強烈的「新奇反差」與限量供應策略,在短期內引爆社群平台討論,創造話題熱潮,並且有效帶動門市衝量。

社群與數據成推手 獵奇行銷持續進化

這波怪奇零食浪潮並非靠傳統廣告驅動,而是充分仰賴新聞媒體與社群自發分享的雙重助推。主流媒體即時跟進試吃報導,並附上記者與網友評價,增添公信力與可看性。網路調查平台也透過網路大數據分析,統計口味討論聲量與情感指標,為品牌提供二次行銷素材與精準投放建議。

未來這股「獵奇/在地/社群」的行銷玩法仍將持續進化,小眾口味與「微風味」將在傳統與創意之間尋找平衡,滿足消費者在新奇與健康之間的雙重渴望。品牌持續強化數據洞察能力,透過網路聲量與購買行為分析,快速調整新品節奏與通路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零食市場中永續掌握消費者的好奇心與味蕾。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創意零食博得消費者嚐鮮慾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做零食也拚「短鏈」!台灣百事如何讓700塊田長出國產洋芋片?
消費者想要零食更健康!百事將更注重低鈉低脂零食、並加入蛋白質飲品市場
10種傳統甜零食安心吃不爆卡 花生糖、麻荖小解嘴饞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