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麵粉的原料只有小麥與食品添加物的品質改良劑,國際上沒有任何國家商業化量產基改小麥,而添加物通常是下游廠商要求,且非為降低成本而添加,反而使成本提高,希望大眾能更客觀地看待食品添加物。

撰文=麵粉廠製粉工程師 Steven(化名)

回想起剛來面試的那天,廠長問我:「你有看過小麥嗎?」 我很靦腆回答:「有,在課本上看過…」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已經5年多了,從原先對磨粉一竅不通,到現在能侃侃而談,也覺得蠻有成就感的!

食品科學系畢業的我,投了許多履歷到各食品廠,多數職務都是品保化驗性質的工作,但自己覺得發展有限也不是興趣所在,最後雖然我與大多數人一樣,並不是很清楚「製粉工程師」是做啥的,但仍選擇挑戰這份工作。製粉工程師的工作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在透過自動化的設備將小麥磨成麵粉的工廠現場,負責維持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轉,或是依原料及成品品質調整機台。聽起來簡單,實際上卻不是這麼容易,除了依不同小麥原料調整設備外,當設備有異常時還要盡快排除,否則在每個小時至少磨製上萬公斤的麵粉產線上,異常停機的影響可是非常大的。


辛勞與誤解無人知
但其實食品科學系畢業的我對機械原理真是不熟悉,剛就職時光是為了理解各式各樣的機械設備構造原理,就花了不少心血,更遑論處理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時常把自己搞得滿身都是麵粉。尤其有次進倉的粉流管道因為堵塞,一瞬間大量的麵粉就隨著風壓噴出,宛如是一支巨型的乾粉滅火器瘋狂亂噴,周遭整個廠區馬上變成白茫茫一片,是種連呼吸都會被嗆到的場景,此時我們便要確認是那段管路脫落,接著必須先切斷來源,才能進行後續處理排除問題的工作,回想起來真的很像置身在災難片的電影場景中。

近幾年食安事件頻傳,連帶使得大家對自己吃下肚的到底是什麼特別重視,想當然我也時常被親朋好友問到相關的問題。其實麵粉是相對很單純的食品,原料就是小麥與食品添加物的品質改良劑兩部分。小麥,因為常有謠傳有基改小麥,但其實台灣不但沒准許基因改造小麥做食品原料,就連國際上也沒有任何國家商業化量產基改小麥。而另外品質改良劑的部分,我們也能生產無添加的麵粉產品,一般情況都是下游客戶有需求,而且使用的一定都是合法清食品添加物,在產品成分上也會清楚標示。但我認為,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說明各種品質改良劑的用途,導致許多消費者看到這些食品添加物就直覺認為是不好的,殊不知有些食品添加物並不是為了降低成本而添加,甚至加了這些食品添加物的產品成本其實更高,若是有機會能讓大家多了解後,或許就能更客觀地看待食品添加物。


法規不考量現實便無法落實
近年食品安全的相關法令不斷修改,我們也和許多食品業者一樣特地成立了食安部門來因應,當有新的規定公告就會先在工廠內自主稽查,配合法令進行改善或調整。我想最困擾現場人員的是在環境清潔的判斷與認定,因為有些舊式的廠區是半開放空間,加上又有粉體的輸送難免會有粉塵等,若是以鮮食廠的高標準來認定,實在很難完全一塵不染,在舊式廠區硬體設備無法馬上修改的情況下,縱使現場人員花了很多心力來維護,也實在很難盡善盡美。我在思考法規上是否有可能針對各產業訂出不同的基準讓大家來遵守,因為法規可能是原則性的規範,但不同的稽核人員認定的程度不同,對於業者尤其是現場工作人員來說,難免感覺有心無力……。

最後我想說,大家對於食安都很在意,可是要完全遵照法規是要花很多人力、物力的,在不斷要求提升品質的同時,也該了解必須有相對的付出。我還蠻慶幸自己公司有資源能持續精進品質,讓我對於自家生產的產品很有信心,畢竟我希望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是讓人安心,能夠推薦給親朋好友使用的。


延伸閱讀:
專業麵粉工廠直擊!小麥怎麼變麵粉?
你以為的全麥麵包 並非來自完整的「全麥」
麵包酵母都是天然的 只有自養與商用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