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品追蹤追溯系統能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與效率,其中生產者或是食品業者,在體系中必須唯一且獨立可鑑別,就如同每個人都獨有的身分證字號一樣。

從國內塑化劑、順丁烯胺酸酐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訓,暴露過去對食品供應鏈的管理不足,特別是對食品從業業者的營業地點、範圍,尚未能完全掌握。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規劃實施食品登錄管理制度,法制上納入食品衛生管理法管理,並已於2013年5月修法通過,以便能強化全面管理,促進國人食的安全與健康。

食品追蹤追溯系統(food traceability system)在國內又稱作食品履歷,是針對食品油原料供應、加工生產,到流向、流通販賣,都能夠完全掌控及提供透明資訊的完整體系,能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與效率,目前世界各國都積極建構當中。在食品中追蹤追溯系統中,食品單元(unit)的鑑別及辨識(identity)是所有食品資訊的基礎,理念上簡單地說,就是要區隔人、事、時、地、物五項條件,其中第一項的「人」,就是指生產者或是食品業者,在體系中必須唯一且獨立可鑑別,例如在台灣,每位國民都有獨一的身分證字號,在美國有社會安全號碼,此一資訊在資料庫中不能夠重複。目前日本、美國、歐盟等,為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均已陸續建立並辦理食品業者登錄制度,食品登錄已是國際上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趨勢。英國於1991年通過強制性的食品場所註冊辦法,從事食品生產、加工、調配、運輸、販售之業者,都應執行登錄後,始得營業。

美國於2002年根據生物反恐法案,開始執行食品處所登錄制度,所以國內與國外的食品業者,包含生產製造加工、分裝分裝、儲存運輸業者,都需要登錄,提供政府要求的必要資訊。此外在亞洲國家中,日本於1947年、印度於2006年、馬來西亞於2009年、新加坡於2011年,都已開始推動強制性的食品登錄制度。中國大陸於2011年開始,升級QS制度由原本的質量安全,提升為生產許可制度,除食品業者登錄之外,所有食品產品品項也必須事先登錄經過審批核准之後,始得上市。

過去在台灣,食品業者可能因規模以及類別不同,分別有營利事業登記、工廠登記、行號登記等,但這些登錄基本上都是針對商業及生產需要,由地方非衛生部門管理,亦有相當多食品業者尚未登錄,於是在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之時,衛生單位往往無法完全掌握。為了補上這塊拼圖,讓整體的食品安全防護網更完整,衛福部已於2012年度建置完成登錄網路資訊系統,但僅針對食品添加物進行「自願登錄」,並未強制實施。

根據已公告之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八條第二款,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類別及規模之食品業者,應向中央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登錄,始得營業。食品業者登錄辦法已於2013年12月3日公告,並於2014年度開始分階段強制登錄,第一階段強制登錄業者為食品添加物製造、輸入及販售業者。

食品登錄系統提供食品業者如製造及加工業、餐飲業、輸入業及販售業辦理相關資料登錄,登錄內容除一般公司基本資料,另外也依業別的不同依規定填寫如工廠資料、連鎖店資料、產品資料,乃至於其他有關製造及加工、餐飲、輸入及販售行為說明等。透過上述食品登錄管理制度下所建置之系統,有助於衛生主管機關掌握食品業者的相關資訊。

食品登錄是食品追蹤追溯制度的基礎,食品的資訊必須根據批次,詳實記錄原料、生產過程、流向等資訊,其中生產者是資料庫中,最根本且必要的欄位,同時是唯一且不得重複的欄位。舉例而言,每個人的姓名、性別、生日、地址、學歷、經歷等資訊,在資料庫中都必須根據身分證字後予以區別。唯有落實食品登錄制度,未來才能進一步推動食品追蹤追溯制度,也才能讓台灣的食品安全環境,跟上國際腳步。

食品登錄是現代食品安全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制度,也是未來落實食品追蹤追溯制度的基礎。我們樂見政府早日全面完成食品登錄制度,除了讓食品安全管理更為周全外,也提供消費者更透明化的業者資訊,讓食品產業與國人共同打造一個安全可信賴的食品安全環境。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原標題為「食品登錄是落實追蹤追溯制度的基礎」。

延伸閱讀:
▶影音連結:台灣食安第一把關
【食安特企】食品業者登錄對食安有什麼幫助?
非登不可輸入業者全數登錄,降低進口食品安全風險

此專題由衛福部食藥署、台大食安中心、食力共同企劃。

「食品添加物」登錄之必要

產品登錄,使用食添才安心!透過食品業者登錄制度,食品業者或民眾使用食品添加物時可至登錄平台查詢食品添加物業者登錄字號及產品登錄碼,確認該業者及產品是否登錄在案,做為選購判別第一關囉!